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郭万达:智库要为国家作贡献

时间:2020-05-18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郭万达

——学习马老有关智库发展的思想

文/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常务副院长

我是1995年来研究院的,在研究院已经工作22年了。我要感谢马老等老一辈的智库创办者,把研究院这个智库创办起来,感谢李罗力秘书长把我引进到研究院。现在回想一下,我发现自己挺喜欢智库这个工作,也适合干这个工作。在大学做纯理论研究,始终兴致不大,后来到深圳,先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后来在企业,都不是我的兴趣。到了研究院之后,才觉得这是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也与研究院一起走过一段艰难的日子,但总是能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这要感谢研究院这个智库平台,让我成长。

智库是什么?如何建设智库?一个社会智库靠什么才能发挥作用?马老是中国“智库”的先行者,在纪念马老逝世十周年之际,追思缅怀,心中感念良多,谈三点感想。

01、智库要为国家作贡献

2015年研究院入选国家25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这是研究院的荣耀,也是研究院的使命和责任。我记得1998年的时候,那时我做研究部部长,罗力秘书长让我们去给马老汇报,汇报时我们说做了多少合同课题,大家都忙不过来,马老听得很详细,也很高兴,最后他说,“研究院要为国家做贡献!”。我听了马老的话后,觉得压力很大,因为当时我们还在为“生存”的问题奔波,而马老考虑的是怎么为国家做贡献的问题。

现在看来,研究院作为智库的定位,其使命就是要服务于中央的工作重点、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决策,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的发展问题开展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智库产品,为中央决策提供服务。后来,我专门查阅了马老1989年2月份研究院创办时的致辞,马老说:“研究院实行的新体制,是借鉴国外‘思想库’研究机构的模式形成的”。今天来看马老说的研究院这个定位,是相当超前的,反映了马老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于研究院作为智库发展定位的前瞻性的安排。

研究院能够纳入到国家25家高端智库,其实与马老说的研究院的这个定位有很大关系。这个定位决定了研究院的未来发展,不管这个发展过程有多么曲折,如果没有这样的定位,没有这种初心,反过来看研究院可能也走不到今天。我们在这里把马老这些前辈们创办的事业发扬光大,就是要秉持这个初心,坚持社会智库的治理模式,坚持要为国家作贡献的定位。

02、智库要出思想

智库是什么?国外叫思想库,我们有一段时间翻译成脑库,现在叫智库,其实是一回事,关键是智库一定要有“智”,或者说思想库一定要出思想。去年我们去国家高端智库参加会议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讲话时就讲到,现在社会上智库很多,很多是有库无智,只有这么一个招牌,没有智,那不叫智库。所以说智库一定要出思想,这个思想还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预见性、超前性,不仅影响当今,也可能影响未来。

1995年我刚调到研究院工作的时候,有一次陪着马老去做调研,到一家民营企业去考察。当时这家民企是做药的,发展得不错,马老问公司老总问得很细致,问企业发展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那个民营企业家说民营企业发展很难,虽然在深圳环境算好的,但政府偏爱国企。马老听完民营企业家的汇报,讲了话,他说,“不要搞仕途经济”。我当时听了印象非常深刻,“仕途经济”这个说法我以前没听说过,第一次听马老说。现在来看马老这个思想是很深邃的,很有针对性。什么叫“仕途经济”?就是官商勾结,就是腐败,现在很多政府官员出了问题,也有很多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出问题,跟马老说的“仕途经济”有很大关系。想想看20多年前马老就说不要去搞“仕途经济”,今天中央强调要构建“清”“亲”的新型政商关系,也是鉴于“仕途经济”带来的恶劣影响,说明马老的思想很有预见性和超前性。

我们有一次去给马老汇报工作,讲到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咨询课题,马老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而上搞产业,产业同构的现象很严重,他说:“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当时我们对这个思想理解并不那么到位,现在看来这是相当有远见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老很重视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影响,马老80年代初,就关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在我们汇报课题时,就指示我们要对重大科技前沿问题有所研究,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创新驱动战略仍然是很重要的。

所以说,思想对一个智库是多么重要,智库是要出思想,没有思想的智库,那只有库而没有智,是走不了多远的。

03、智库要有影响力

智库还要有影响,对社会要有影响,对决策要有影响。我记得1995年年底,由于我们比较早地开展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当时《光明日报》理论部约我去北京,希望研究院团队能写一篇具有重大影响的文章,《光明日报》用较大篇幅发表。后来经过努力,我院团队完成《论可持续发展》长篇文章,发在《光明日报》的头版。没过几天,张秘书打电话来说,马老看了你们写的《光明日报》头版的文章,很高兴。可见,马老很重视智库在社会、在媒体的影响力。1998年,我和新华社记者做了一个“一对一”的合作(即一个高级记者和一个学者),对深圳的国企改革进行了调研,之后形成一篇调研报告,在新华社内参上发表了,马老看到了,也让张秘书打电话,他说这个很好,当时对我很大的一个鼓励,马老也很注重智库报告对决策的影响。

当然,智库的影响很重要的靠的是人才,靠的是人的影响力。所以智库一定要有人才,要有宽松的环境、讨论的氛围,使年轻人能成长的环境。记得我在研究院搞宏观研究时,罗力秘书长让我写一篇文章,分析当时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写了一个报告,还开了一个研讨会,没想到香港媒体作了报导,有点断章取义,说深圳研究院炮轰中央某位领导,因为当时我执笔,我有点紧张,担心受到马老的批评。后来给马老汇报这个事,马老并无任何责备。马老对年轻人是很宽容的。院公共政策组给马老起草讲话稿,马老也是很宽容年轻人,从不责备研究人员,我们给他稿子后,他自己亲自改。智库的人才其实是这么培养起来的,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说,一个智库的发展,要有为国家作贡献的定位,还要有思想、有人才、有影响力。我结合我自己在研究院的经历,谈一点马老有关智库发展的思想,我认为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仍然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