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地方社科院转型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时间:2015-11-2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朱羿

我国改革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专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地方社会科学院,应该怎样发挥作用,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成为摆在地方社科院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推进转型发展、建设新型智库已经成为社科院系统一致的共识,但如何推进,各省市地方社科院正在积极摸索中。日前,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甘肃省白银市委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应用型研究平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白银分院宣告成立。“成立社科院地方分院,是我们进行地方社科院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目的是通过机制创新和科研方式转变,更好地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说。

地方社科院转型关键在机制创新

地方社科院为地方党和政府决策担负着重要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地方社科院首先对自己进行革新,理顺机制。在采访中,多位地方社科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了地方社科院需转型发展的急切心情。

“推动地方社科院转型发展,是进行新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激发地方社科院的活力,推进转型发展,关键在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与水平。”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社科院转型的症结所在。

“这实质是关于对地方社科院定位再认知的问题。”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党委书记范鹏表示,地方社科院应该有别于政府部门的研究室,也有别于高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积极推动地方社科院转型发展,首先需在制度和机制上推陈出新,这是进行新智库建设的唯一出路。

据了解,广东、湖北、青海等省社科院均在地市建立了分院或研究所。陕西省社科院为推进自身转型发展,先后和省内宝鸡市等地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多处调研基地和研究中心。

据王福生介绍,这次成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白银分院,就是在机制上一个显著创新和突破,在人员管理、科研方向、研究方式都有很大变化,设置上完全打破行政级别,实行课题项目负责制,是一个纯粹的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由社科院选派,课题根据地方发展需要立项,因此更像是一个科研团队或课题组。这样可以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科研成果的针对性。

科研方向重点在为地方服务等应用型研究上

长期以来,地方社科院存在偏理论研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与不多,或者研究滞后、脱节的问题,以至于有人担心,地方社科院越来越被“边缘化”。

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志东表示,地方社科院的定位决定了服务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为了地方的战略问题以及发展中的热点、难点服务,会不会“边缘化”主要看能否沉下身去、静下心来,提供“解渴、解扣”的高质量对策建议。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就是地方社科院深化研究的自觉着力点。”新疆社科院副院长田卫疆说,这是地方社科院在推进新智库建设中急需转变的思维,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把科研的重点放在加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研究上,主要围绕本地区的发展实际,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和民生问题,同时兼顾以地方特色基础研究。

浙江省社科院院长迟全华表示,社科院是靠研究成果的影响力生存的,只有提供有新思想、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策建议,才会成为离不开、信得过的智库,才能树立学术公信力。

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是转型的重要前提

当前,科研人才不济或年龄断层已成为制约地方社科院转型发展的瓶颈。王福生不无忧虑地说,作为研究机构,离不开一支具有真知灼见、目光深邃、视野广阔并且老、中、青年龄梯队分布合理的高素质科研人才,他们是推进地方社科院转型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智库不是对单一领域的研究,而是学科的集成,是社会的合作体系。陕西社会科学院院长任宗哲认为,在当前知识经济“来袭”的背景下,地方社科院正在经历由个人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联合攻关转变,由单一学科研究向多学科联合攻关转变,因此人才是关键因素。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牟岱表示,有必要建立起合理的重实际贡献、实际付出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高层次科研人才集聚、促进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着力为科研转型和智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转型发展是地方社科院进行新智库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树立学术公信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社科院必须勇于担当,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和秉持科学的学术良心,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年01月16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