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章熙春:推动高校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7-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章熙春

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更好服务广州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创新新型智库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并依托6家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共同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同时,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整合广州地区高校、党校和社科研究机构力量,形成专业团队,围绕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前沿,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作用等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进“四个出新出彩”建设、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推动高校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

章熙春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智库研究与咨政服务机制,在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当前智库整体构成情况来看,高校新型智库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力军,在服务党政决策、引导社会舆论、提供社会服务和参与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质量智库成果的生产和转化既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第一目标,也是高校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和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当前,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在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优秀智库人才集聚、智库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在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大机遇面前,高校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积极发挥人才资源和科学研究优势,充分释放智库人才与成果评价的牵引力和驱动力,推动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管智库和党管人才原则

树立正确的智库人才观与人才评价导向

党的领导是高校新型智库繁荣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党管智库,要求高校智库在组织和建设方向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和咨政研究上,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要重视高校新型智库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引领作用,增强新型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中把握方向、把准大势、服务全局的能力。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新型智库建设中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将党支部建立在智库团队上的党建创新实践,将党建深度融入智库的咨政研究工作中,用高质量党建来引领和保障智库研究工作。

党管人才是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旗帜鲜明体现“中国特色”。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借鉴西方现代智库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树立正确的智库人才观和智库评价导向。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善用善待智库人才,要尊重和认可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坚实深厚的专业学术基础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优秀智库人才,及其在服务党政决策、引导社会舆论、启迪公众思想等方面的学术贡献。要将具有家国情怀、坚守社会责任、致力知识报国的智库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纳入各级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增强智库研究人员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吸引高水平的学术型研究人才转向智库研究,推动高校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科学评价是智库人才队伍稳定发展的根本,要鼓励高校人才向智库转型,充分调动智库人才工作积极性,建立稳定的高校智库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和完善智库人才评价体系、智库成果评价体系,引导部分专家学者向智库人才转型,将高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决策咨询成果产出优势。要给予智库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同样的重视和尊重,不断拓展智库人才的发展空间,吸引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关切的人才参与智库研究。高校人才与成果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智库成果的特殊性,要加大权重引导高水平人才专职或者兼职从事智库研究,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高校智库人才队伍。

遵循智库建设与人才发展规律

建立智库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校新型智库要加强具备专业性、创新型、综合性和运营型等特征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智库专业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库人才培养、流动和聚集机制,充分释放高校新型智库咨政服务能量。

创新智库人才评价机制。高校要以打造专业、专职、专攻的新型智库人才队伍为目标,紧紧围绕智库人才的“选、用、育、留”工作,进一步创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设立智库研究人才专业职称评审系列,加快高校专门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人才的优势,建立健全兼职智库人才评价机制,建立智库人才储备机制,引导专家学者发挥建言献策作用,并为智库专门人才选拔做好准备。

创新智库人才聘用机制。改革高校人才聘用机制,通过设置预聘制、长聘制和临聘制等形式的科研岗位,引进与聘任一批智库领军人物和优秀研究团队,推动高校新型智库优秀人才集聚。一是充分运用预聘制、临聘制形式建立智库人才的考察、选拔机制,把好高校智库人才的入口关,确保智库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建立智库人才长聘机制,以稳定的智库人才队伍克服智库研究中追求短期效果的倾向,推动形成高校智库的长期影响力。三是建立智库人才的兼职聘用机制,从校内外聘用兼职研究人员增强研究力量、拓宽研究视野,不断扩大高校智库影响力。

创新高校智库人才流动机制。一是打通高校智库研究人才与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研究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健全高校内部高水平人才在学院和智库之间的流动与聘任机制。二是积极推动高校智库与党政决策部门之间人才流动机制,吸引高水平的实务专家进入高校智库研究队伍,选拔优秀的青年智库人才进入党政部门挂职锻炼,从而实现党政决策部门与高校智库之间双向有序的“人才转换”,优化高校智库人才资源配置。

创新智库运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高校新型智库与一般科研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智库管理更多地采用运营的理念,为研究团队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智库有组织、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生产和转化高质量成果。目前高校智库建设急需具有一定智库研究能力的专业运营管理和服务人才。要尊重现代智库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高校智库管理运营和服务人才评价机制,吸引具有专业基础的研究人才转向智库运营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高校新型智库咨政服务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创新高校智库成果评价体系和机制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高校新型智库研究必须坚持的政治导向。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导向,以更加科学、客观和合理的智库成果体系和认定标准,引导智库开展更有现实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研究,提高决策咨询研究的质量、水平和影响力。

创新智库成果分类分级体系。坚决破除“唯论文”,将高质量智库研究成果与高水平学术论文等效评价,对服务党政部门重大决策的研究报告、咨政建议、立法草案和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重大影响的评论性、阐释性媒体文章等,分类分级评定。综合考虑智库成果的特征和作用,可以将智库成果分为研究报告类、咨政建议类、政府服务类、社会服务类、社会传播类等不同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成果的目标、应用价值等进行分别评定。同时,要建立不同类型成果的分级体系,根据社会影响力、决策贡献度、服务单位满意度等因素,将成果分为不同级别,体现智库成果的不同价值。

创新智库成果评价标准体系。规范智库成果的类别和形式,以可量化为前提建立智库成果的评价标准体系。充分考虑政策调研、论证评估以及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等实践环节的咨政建议等不同成果的特征,筛选科学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决策贡献度评价指标、服务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等,并加以组合运用到不同类型的智库成果评价之中,尽快建立多元化的智库成果评价标准体系,科学评定不同类型成果的贡献。例如,对党政决策部门实务专家的智库实践类成果认可,有利于吸引高水平的实务专家进入高校智库,并充分发挥他们在调查研究、咨政服务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也有利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智库人员参与党政决策部门实际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将参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形式和成果纳入评价指标内容,增强了专家学者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获得感,智库专家助力学校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华南理工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多次受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表扬。

创新智库成果评价机制。要坚持客观指标在智库成果评价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完善健全评价的机制和程序,充分发挥专家对成果评价的定性判断,将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结合起来完成对智库成果的科学评价。一是要健全智库成果评价数据的收集、认定机制,适时开展成果的社会影响评价等工作。二是要建立智库成果评价的专门机制、认定评审程序,以智库学术委员会为基础吸收相关实务部门专家组成智库成果评定委员会,做好智库成果最终评定工作,作为智库考核和人才评价的基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新时代,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紧紧围绕高质量智库成果产出,创新智库人才和成果评价体系,推动高水平智库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高校新型智库,以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我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研究”首席专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工作委员会主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6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