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申勇:经济特区新型智库的使命与担当

时间:2020-07-2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申勇 陈能军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回顾深圳经济特区的40年,从改革开放的奔腾奋进,到新时代的勇创一流,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奋发创新而强。1979年,毗邻香港的小渔村获批设市,1980年8月26日,又被正式批准为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为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代再出发奠定了基础。2020年,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正以更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开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新篇章离不开特区新型智库的强健发展,深圳要以推进经济特区新型智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为深圳经济特区勇当新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1

弘扬特区精神 服务“双区”创建

特区精神是经济特区新型智库建设的文化支撑。特区新型智库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以特区自身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土壤为涵养之源,尤其是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人民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自豪。”弘扬特区精神打造新型智库,要求特区智库建设发展工作要秉承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要发扬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要坚守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包容精神,要实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创业精神。

服务“双区”建设是深圳特区新型智库的时代使命。将“双区”建设作为智库服务最重要的关注点,是深圳特区新型智库发展的根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建设成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对于深圳经济特区而言,就是要发展对外交通,创新通关模式,辐射带动莞惠河汕等周边城市,与香港、广州形成极点带动效应,参与国际合作。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港深创新科技园,构建国际化科创投融体系。构建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创新创意之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推动深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实践,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率先创建全球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杆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服务“双区”建设打造新型智库,要求特区智库建设发展工作要以“双区”建设作为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着力点,助力深圳经济特区以更稳健、更高效、更能统筹不同区域和人们根本利益的态势承载新的发展使命。

2

面向未来 建言献策

经济特区新型智库建设应面向未来,以“双区”建设的前瞻性预期为导向,重点研究和关注如下重点领域的未来发展和现实问题。

一是持续关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双区”建设明确提出了打造以深圳为主阵地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新型智库应立足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大格局,以引领全球的新兴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程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科技智库在科技决策、科技服务、科技产业化中的积极作用。让一些科技领域中具备深厚研究能力和较高咨政水平的专业科技智库更好发挥作用,为深圳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产业规划、技术评估、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服务。

二是深入研究全球标杆城市建设。将深圳打造为全球标杆城市是综合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文明发展成果的实践典范,是社会主义能够建设好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城市的有力回答。打造全球标杆城市需要在提升全球竞争力、全球创新力和全球影响力上持续发力,特区新型智库要着力于研究深圳由全球城市向全球标杆城市的多维度迈进,在经济发展、法制完善、民生幸福、生态文明、文化繁荣等方面成为全球标杆。

三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集群发展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在地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互补、人口与社会发展、产业经济发展、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同性、互补性和错位性发展为重点关注点,特区新型智库要打破区域、行政、社会制度、经贸及关税体制的牢笼,为解决城市群碎片化发展出谋划策,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局性发展高度,站在大都市群落的主体合作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谋划未来。

四是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认同建言献策。粤港澳大湾建设涉及多元文化、多元体制的城市间的发展,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加强港澳同胞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内地发展模式的认同,是达成粤港澳大湾区跨体制、跨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特区新型智库要在强化港澳同胞的文化认同上给予充分关注。

3

开放包容 创新机制

无论是经济特区历史发展的独特品质要求,还是作为新时代先行示范区的创新本质要求,特区新型智库建设都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持续加大力度。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互学互鉴,积极借鉴和吸取应对人类面临共性问题的科学经验。加快特区新型智库发展,要发挥香港、澳门与全球接轨的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引进、交流具有开放思维和全球视野的新型智库及智库人才,使特区智库研究成果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对外开放更大格局的形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强化社会智库管理,更好发挥其链接社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党政智库、院校智库、事业单位智库为深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深圳历来就具备更开放包容的有利于社会组织市场化发展的基因,打破惯性发展,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智库参与到咨政建言中来,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智库更广连接、更短反馈、更真实呈现的优势。因此也应加强对于社会智库的引导、管理和扶持工作,为特区社会智库的发展壮大创造优良环境。

善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研究手段,强化新型智库研究水平和咨政服务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型智库建设,何谓“新型”、无非一为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二为发展动力和发展手段的新变化。工具性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性动力属性,加强特区新型智库建设,要善用各类新技术、新载体、新工具、新模式武装研究头脑,提高研究质量。

坚守“一国两制”方针是特区新型智库体制机制创新的底线。服务“双区”建设,特区新型智库的开放包容与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必然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护中央与港澳特区基本法的权威,维护香港、澳门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背离了上述任何出发点的开放包容与改革创新,都是丧失人民主体性价值的,也是触碰国家和民族底线的,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新型智库是保障经济特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构建、合理运行的智力支撑。新型智库是弘扬特区精神、增强大湾区文化认同的主力阵地。新型智库是全面深入连接特大城市群落中各类社会组织、产业组织和政府组织的媒介与桥梁。加强经济特区新型智库建设,将为深圳经济特区“双区驱动”发展凝聚更强有力的智慧力量。

(作者系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