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资源重构:新型企业智库服务前景几何

时间:2020-09-1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林东云 叶洁纯

“以后要找行业情报方便多了,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搜罗。”9月14日下午,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下称“隐形冠军研究院”)在千灯湖创投小镇正式启用,其将致力于为民企提供诊断测评、产业信息、行业情报等服务,不少隐形冠军企业表示,以后可以通过研究院对接更多的资源。

隐形冠军研究院的启用,引发南海企业热烈反响。事实上,在民营经济发达的佛山,将近90万市场主体中,包含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浪潮席卷佛山各类产业,由此也催生了对企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企业服务市场的发展也影响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目前,佛山已经聚集一批本土或者外来的企业服务探路者。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付费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来说,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企业服务至关重要。

“比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市场,作为企业想通过专业的第三方去获取市场情况和产业政策信息,但是市面上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很多,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去进行信息比对才能找到合适的。”佛山市利锴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朱建华表示,作为中小企业更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可靠的第三方服务商,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随着隐形冠军研究院的启用,未来将搭建起民营企业与中介机构和平台载体的桥梁,围绕中小企业在寻求服务过程中的痛点,隐形冠军研究院未来的运作值得期待。

●林东云 叶洁纯

认知不足▶▶数字化是全面改还是局部改

一般来说,企业服务是指以企业为客户提供的相关服务,涵盖企业运作的完整流程,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为企业降本提效,进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数字化发展,当前,为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或服务成为市场主流。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佛山企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走在加速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以南海区为例,自去年启动“腾云计划”以来,该区已经新增超1000家本土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

为了支撑数字化转型,佛山引进了不少龙头服务商。去年底,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项目落户佛山;今年6月,佛山引入工业富联,在三龙湾启动建设佛山智造谷;今年8月,佛山和阿里巴巴签署“春雷计划”合作协议,后者将助力佛山超万亿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数字化升级。

但即便龙头服务商云集,本土服务商逐步崛起,对于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由于整体上云、数字化转型等牵涉面较大,企业往往难以确定究竟是进行局部改造还是全面改造,无法确定优先级和时间表。

从服务商的角度来看,仅考虑局部改造并不利于企业转型。“企业如果没有做通盘的考虑,仅解决局部问题,最后在打通系统上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成本往往比软件本身还要高。”爱波瑞智能制造研究院总经理崔强说。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整体改造风险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对企业的基础条件要求更高。以来自佛山南海九江的广东粤海汽车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副总经理彭铭雄透露,公司多年前曾经尝试进行数字化转型,“当时一下子铺得太大,太深入,最后没有取得成功。”

直到近年,彭铭雄观察到身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后,开始重新寻找服务商进行数字化改造。吸取上次经验,这次他决定先进行局部改造,再分期扩大改造范围。首先是需求最迫切的销售环节,解决订单的数字化管理问题。

在彭铭雄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一方面看是否找到合适的服务商,另一方面也在于企业对改造节奏的把控。“第一次改造太过激进,后来意识到要从员工的习惯开始改变,一步步扭转过来。”

在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服务商对企业的了解不深,传统企业对数字化同样缺乏了解,并且对企业自身的数字化基础也认知不足,这导致企业与服务商在合作进行数字化改造中,半路“夭折”的情况时有发生。广东美思内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企业曾在首次合作不理想后,更换服务商进行第二次改造。

部分企业认为,进行数字化转型,除了寻找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中间也许还需要增加服务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进行测评,以此把握数字化改造的节奏。

供需不对口▶▶能否搭建企业服务“资源池”

市面上的服务商越来越多,但是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服务商很少,这也使得不少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颇为波折。

位于佛山三水的广东金牌陶瓷有限公司(下称“金牌陶瓷”)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考虑到服务商的专业性,一开始将目光投向IBM公司。“但是后来发现,IBM公司不仅服务价格高,而且对陶瓷行业很陌生。”金牌陶瓷行政总监谭旭日说。

随后,金牌陶瓷又尝试与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先后找了华南理工大学和中科院深圳研究院,最后发现他们在陶瓷行业也没有数字化转型的先例。谭旭日透露,企业最终从IT企业引进了专业人才,与设备供应商联手进行开发和设计,现在开始逐步取得成果。

金牌陶瓷面对的是一个共性问题,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与企业的需求并不对口。“一些龙头服务商‘套餐式’的服务,我们使用起来很吃力,没有办法修改流程适应我们的工作。”美思内衣相关负责人孙婧说,相比之下,反倒是一些小型服务商可以提供较为灵活的服务。

“标准型的软件不可能全覆盖。”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葆德科技”)董事长郭振发有同样的感触。去年11月,葆德科技新生产基地奠基,按照规划,新生产基地将进行数字化生产方面的整体探索,实现销售云端与制造云端全面打通互联。

在跟第三方服务商合作的过程中,郭振发感觉市场上的服务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企业来说,辨别服务商的过程需要成本,合作不成功背后还有试错成本。“最好政府可以搭建起针对行业的服务商资源池,让企业在寻找第三方服务时少做无用功。”郭振发说。

在一些细分行业,这样的需求更迫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德昌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营生活用纸加工设备,该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杨子添表示,由于生活用纸后加工设备行业是一个高度细分的行业,目前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赋能、咨询服务存在行业专业性不够强等问题。因此,公司主要通过拜访客户等方式获取决策信息。

“但在行业咨询与产业政策方面,第三方机构则更有优势。他们在获得行业资讯方面比较及时、完善。我们也希望第三方机构能够多向企业提供这类信息。”杨子添说。

大部分受访企业都建议,佛山根据地区产业特点,搭建第三方服务“资源池”,让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获取产业前沿信息等方面能够找到对口的服务商。

成本较高▶▶如何打造企业服务“场效应”

事实上,佛山的传统企业寻找第三方服务的意愿很高,不管是数字化服务还是各类赋能、咨询服务。

“智能制造升级对企业来说难度最高,也是现在第三方咨询研究机构赋能企业的薄弱环节。”广东高登铝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婧说,企业暂时还没有与第三方机构建立合作联系,但是企业希望通过机构获取市场需求、经营战略、内部治理、行业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信息。“我们希望第三方机构可以提供适应企业需求、接地气的赋能服务。”李婧说。

目前,供需不对口和成本过高是企业服务的主要痛点。在美思内衣董事长吴艳芬看来,这些痛点背后反映的问题是,佛山缺乏“场效应”。

吴艳芬曾经走访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她表示,在埃因霍温,有大量技术企业、平台聚集在一起,可以为企业提供完整的技术咨询,企业可以找到行业领军人物对接。

“相比之下,在佛山很难做到这种程度,很多东西只能靠企业自己去探索。比如我们推进的几个项目,有些涉及商业模式转变,找了几家第三方咨询公司,最后都没有解决问题。在技术方面,跟一家软件公司合作研发,同样是壁垒重重。”吴艳芬说,企业更希望抛出一个项目,就对口的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

产业集聚下的“场效应”有利于降低成本。在企业服务领域,佛山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场效应”。但是已经有不少扎根本土的制造业在往服务商转型。比如,美的集团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经验通过美云智数对外输出,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源自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有效补充了佛山企业服务市场的缺口。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牵头下,一些立足产业基层的企业服务机构也在崛起,隐形冠军研究院就是这样的服务机构,可为区域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前沿技术情报、产业政策,并提供测评、培训、咨询、交流等服务。同时,隐形冠军研究院也致力于搭建企业与各类资源平台的桥梁,助力企业找到对口资源,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来自南方日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