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冯叔君:做智库学会坐冷板凳得把握好度

时间:2015-12-0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冯叔君


2015年11月24日下午,由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与复旦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上海高校智库第八期工作坊”在复旦大学逸夫楼圆桌会议室成功举办。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研究员冯叔君以“新型智库的标准”为题畅谈了他的智库经验,智库中心执行副主任沈国麟副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多家上海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此次工作坊。以下为冯老师的观点集萃。

智库定义和定位

* 智库应该是诸多智囊按照某种组织关系形成的咨询机构

一是可以发挥学科、人才和学校特色的优势开展独立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二是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执行和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我们要把智库的治理要体系化,决策机构、执行、监督和咨询机构各司其职,保证这个体系良好运转。”

* 成为智库的三个必要条件 :

一、不能是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不承担行政职能和直接发布行政命令,以智为本,参政议政而不执政。

二、智库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只能是决策方案的一种或修补性意见而不是决策本身。

三、智库的研究着眼于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在研究主题的选定、研究结果的呈现等方面有一定独立性。

* 专业智库的工作风格与学术机构的差别

政策研究:内容必须来自现实问题,研究结果必须要“有用”,要在现实资源条件和利益格局下解决问题。制度调整时必须要考虑现实约束,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考虑时间、空间上的每一个技术环节。

政策研究者:“合格加特长”。学术而言,要求研究者一专多能,了解国际决策制度,从自己的专长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工作而言,是要求研究者与人交流合格,同时还能在协调、汇报或统筹某方面擅长。

政策研究报告:撰写决策报告应深入浅出,需要考虑到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读者对象不同,决策报告应遵循“问题—成因—对策”三段式,以标题作概况,篇幅应该“短些短些再短些,不需要太文雅,必须要有解释”,报告角度要强调综合性,各部分要相关协调,围绕领导关注的问题,注重专报的时效性。

如何建设一流智库

一流智库需要具备:一流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一流的综合数据库或数据共享平台和一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国际标准:1)按国际一流水平信息化,即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所需要的跨部委并多方与国际接轨的信息平台;2)更完善的整合国内外人力资源的平台,既能形成与政府机构官员之间的“旋转门”制度,也能形成“内脑”、“外脑”在重大课题研究中的网络化参与机制;3)影响更大的国际交流和成果发布平台。

* 如何建设:建设一流智库需要有数据库支持,“直接搜集政府财税、产业和社会政策制定的综合信息平台”,数据要准确、清晰。智库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以智为本,不拘一格降人才,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等应该是绩效导向型,整个机构要围绕智囊工作而决不能行政化,运作机制要融合发展。”

我国智库当前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我国智库当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不适应”和“四个跟不上”:一、不适应现在快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新格局;二、不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三、不适应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的新趋势。

中国的智库还没能走出去,缺乏在国际社会上有影响的一流智库,目前在思想理念、研究方法、体制机制、表达方式和渠道四个方面“跟不上”国际智库脚步。提升智库水平,需作八方面努力:找准问题、加强前瞻性研究、具备怀疑性品格、具备独立性品格、专业特色、借鉴和学习、关注国际性、全球性问题、人才的汇聚与智库的运营模式。

(来源:上海高校智库公众号,2015年11月30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