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提升社科分院影响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15-12-02 来源:原创 作者:荆门分院

提升社科分院影响力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门分院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市位于湖北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荆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社科资源丰富。湖北省社科院荆门分院成立于1991年,与荆门市社科联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辖市社科研究中心。全市现有社科类学会81个,研究所15个,社科工作者人数5万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社科专家100余人。

荆门分院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团结和联系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发掘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形成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社科优秀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对荆门分院工作更加重视,对荆门分院提供的决策咨询成果格外关注,荆门分院工作在全市社科专家学者中和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也有了新的提升。

一、紧贴中心,找准定位

荆门分院规模小,研究人员数量有限,学科配置不齐全,资金不足。面对现实,荆门分院切实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是宏观问题决策咨询研究。根据国内外宏观形势发展的变化,分析荆门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一些全局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如“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城市发展的方向、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定位、要实施的重大战略等。二是宏观微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建议。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公共服务、公共事业、公共事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化、特定化的解决方案,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三是趋势性问题的研判和预测。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趋势性、苗头性的问题主动研究、提前预判,向党委政府提供预见性的报告。四是公众参与与舆论引导。汇集整理社会公众的意见,强化党政部门与社会各阶层的意见沟通,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水平。引导公共舆论,针对一定时期社会对一些问题不同的看法,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出声音,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五是政策执行评估。智库在一定时期内对政策进行评估,发现政策在执行当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偏差,通过研究给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六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来进行其它的研究。

二、严格课题管理,完善考核机制

荆门分院出台《荆门智库课题管理和项目资助办法》等文件,创新课题研究方式和课题组织机制,建立促进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水平。

一是组织领导圈批课题研究。对市委市政府关心、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立项,快速反应,由院领导或知名专家牵头,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开展攻关,在短时间内拿出高水平成果,充分发挥服务决策的作用。今年,市委书记重点圈批包括“PPP模式应用研究”、建设“海归”及大学生创业园研究等7个课题。之后,荆门分院迅速整合资源,组建相关队伍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刊发《领导参考》报送相关领导,供领导决策。今年以来已有4项成果受到主要领导批示。

二是组织年度省市两级智库课题研究。通过发文广泛动员、召开课题筹备会以及重点单位、重点专家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以省市重大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以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品牌为基础,组织课题申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现和团结了一大批本土社科研究专家,规范了课题的设计、申请、立项、审批、实施以及结项鉴定,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市社科课题研究组织和实施工作水平。今年10个课题获得湖北省基层社科研究资助项目立项,34个课题获得“荆门智库”课题立项。

三是加大对精品力作的奖励力度。坚持精品导向,着力构建全面、标准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评审程序,形成合理、完备的监督机制,鼓励社会科学工作者精益求精,大胆探索,努力创造精品。切实抓好两年一度的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特别是加大对进入决策成果的奖励力度,对于获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进入党委政府决策的成果予以重奖,优化研究工作的生态环境,调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课题为中心,以经费资助为手段,鼓励民间智库资源参与申报与研究,对有贡献的民间智库给予一定的资助,促进其成长为荆门市智库领域的重要力量。每年荆门分院资助民间专家出版专著20本(套)左右。

三、深化开门办院,柔性引进人才

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委局、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和为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分院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优势。

一是整合市内智库资源。荆门市智库资源主要是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研究室(所)、大专院校(荆楚理工学院、职教集团、技师学院等)、社科院(所)、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学术团体组成的“五路大军”。以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和区域经济研究为代表,整合智库资源,打破机构、部门、学科边界,突出多部门、多学科合作共赢优势,形成研究合力。

二是积极培养智库人才。荆门分院在全市96个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和研究所近6万名社科工作者中展开遴选,重点扶持200名社科老专家和200名中青年社科专家,组建社科专家人才库。以专家库为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发挥智库专家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的作用。

三是聘任院外特约研究员。从荆楚理工学院、市委党校、市教研室和移民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以及民间聘请了15位特约研究员,并制定了《特约研究员工作制度》,平时定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重要课题请他们牵头开展研究。同时,与省内外10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建立了紧密联系,构建社会化平台。

四、搭建宣传平台,突出成果转化

扩大宣传力度,打造荆门分院应用对策研究的知名品牌,增强荆门分院影响力。

一是创建“荆门社科大讲堂”品牌。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基础,从讲座素材、专家选择、场次安排等各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基调正确、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高端人文社科讲坛。加强与荆楚理工学院、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合作,推动县市区参与建设“荆门社科大讲堂”讲座点工作,努力拓展“荆门社科大讲堂”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二是扎实开展“五进”活动。紧紧依托社科专家,大力推进理论研究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充分挖掘社科类社团的学术优势,发挥专家人才在理论宣讲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理论宣讲。近年来开展的理论宣讲不少于100场次。

三是做好智库成果转化。以《荆门社会科学》、《领导参考》、荆楚学术网等平台,向全社会宣传社科分院优秀的社科研究成果。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编辑出版《荆门智库文集》、《荆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等著作,让专家的文章进入文件、服务决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智政通道”,加强成果宣传和对政策影响的跟踪评估,多措并举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来源:荆楚智库研讨会论文集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