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中国的智库“差”在哪儿?

时间:2015-12-07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管理员002

前两天国家开了个会,是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关的,刘云山出席。

会上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要推动我国智库建设实现新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献务实之策。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智库。

为啥要发展智库?

关于发展智库这事,中央一直很关注。

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发挥思想库作用”,要“加强决策的论证、听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在2013年的4月,习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是中央最高领导专门就智库建设做出的目标最为明确、内涵最为丰富的一次批示。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在2014年的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总在讲话中提出,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智库全球排名,中国处于什么水平?

为什么习总在讲话中提出要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因为我国的智库在国际上,真的“还欠点儿”。

根据2013年的《全球智库报告》显示,全球智库总数为6826家,第一名是美国1828家,第二名就是我国,426家。

但这又是一个单纯的数量上领先。

在这份2013年的全球顶级智库的榜单中,前100名中国只有6家,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第20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

而美国在前10名中就有6家,其中全球排名第一的智库就是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

尽管拥有智库数量上的“全球第二”,但是从榜单就可以看出,相比于中国遍及全球的国家影响力,中国智库的发展严重滞后,远没有形成与国家发展相匹配的决策咨询力和国际影响力。

而且在国际排名前100的榜单中,中国的民间智库无一家上榜。

中国有哪些智库机构?

中国的智库机构,大都是官方背景。

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社科院外,排名靠前的还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排名第36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排名第44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排名第61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排名第71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排名第99位)等。

各省的社科院,也都是官方的智库组织。

当然,在官方智库中还有一位不参与排名的大牛,就是中央政策研究室。

国内知名的民间智库有这样几家▼

安邦集团,这是一家独立的信息分析与信息服务公司,1993年创建于北京,一直专注于财经领域的信息研究和分析。安邦在国内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信息服务模式。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8月,主要面向商业组织和公共组织提供战略规划、管理咨询以及知识管理咨询等服务。

天则经济研究所,由经济学家茅于轼、张曙光、盛洪、吴滨、卢跃刚、樊纲、唐寿宁等人与北京大象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于1993年7月创立。天则重视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其它领域交流,侧重于经济学、特别是制度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并注重将基础理论与研究成果运用于社会经济制度问题的分析。

当然,也有一些智库的身份难以界定,比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就是一家半官半民的智库机构,理事长是曾培炎(原国务院副总理),而顾问团则有周小川、陈元、唐家璇等人。值得一提的是,国经中心当年是由温家宝亲自批示成立。

中国智库的现状和困境

基本上国内智库行业的现状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是发展的不平均,简单说就是有前的撑死,没钱的饿死。如果是官方智库,有拨款的就活的滋润些,而一些非盈利的组织,就要想办法找政府机构挂靠,才能存活下来。

其次是掣肘颇多,官方背景的智库,经常会在人指责不够公正,不能体现民意诉求。而独立智库,则是在资金问题上苦苦挣扎。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上达决策层的渠道有限,一些研究成果无法为政策制定服务。

最后就是一些智库的影响力开始逐渐显现,也开始有研究报告被决策层采纳。

关于中国的智库有这样一个评价:官办智库“大而不强”,高校智库“曲高和寡”,民间智库“弱而无力”。

官方智库的体制内生存,受主管部门的影响过多,如何得出最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不是这些智库最重要的工作,更多的是对政策的维护和解释。

大学智库的研究成果又往往和社会实践相去甚远,对政府决策部门而言可有可无。

民间智库身处市场之中,需要自负盈亏,而政府在对智库产品的采购上没有引入市场机制,使得体制外的民间智库生存空间狭小。

摸索中的角色定位

中国的智库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现状?

首先要说的还是钱的事。

在美国,一个独立运营的智库要筹钱并不难。要知道美国的智库基本上都是非盈利非政府的组织,完全都是靠募款存活,这个体系已经十分成熟。

在美国每年有大约3千亿美元的捐款,其中2千亿都流向了智库、慈善机构等非盈利组织。

而中国智库的生存状态和美国同行没法比,募款的政策限制很多,想成为大而独立的非盈利智库机构还很难。

中国智库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还在摸索当中。

美国智库,可以和政府来往密切参与政策制定,也可以和大学等研究机构联手开展社会科学研究,还可以接受企业捐助后为其提供政策咨询,游走于政府民众和企业之间,彼此之间都互有来往。

而中国的智库,官方智库集中在上游,民间智库集中在下游,不能贯穿所有阶层,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中国智库未来如何发展?

在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下,我们需要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智库发展道路,建立一套适合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报告提出,智库之所以能保证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主要因为四个成就因素:良好的环境、充足的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及全方位的传播营销。中国智库的发展要加强“责任意识”、“全球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引导。

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曾有评论建议,将将智库建设纳入到国家外交大战略的体系中来运作。

建立中国整个外事部门与各级智库之间的广泛联络、沟通机制。

建议新型智库可以加大与欧美著名高校、机构合作,设立欧美分部,在思想领域上广泛与当地交流,与此同时,主导欧美智库界对华研究议程,购买当地最上乘、最助于中国发展的思想产品,并向当地推广本国的理念与思想。中国崛起需要中国智库向世界“说明中国”。

当下,整个国家对智库的需求非常强烈。中国智库的发展,正在迎来春天。

(来源:金水河观澜公众号,2015月12月5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