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郑海兵:加强新型智库的舆论引导力

时间:2022-05-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海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新型智库建设,而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就要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中的舆论引导机制,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集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当前,我国智库已经改变了过去闭门做研究的情况,形成了系统的信息发布机制,但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距离新型智库建设的功能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当前我国智库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舆论引导力有待提升

第一,舆论引导的主动意识有待提高。智库建设需要“顶天立地”,既要“向上”输送思想成果,提供决策参考;又要“向下”传播思想成果,向社会大众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从而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营造有利于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的良好氛围。然而,目前有些智库仍满足于将思想成果转化为决策部门的政策和法规文件,仍将是否获得有关部门采纳和领导批示作为考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指标,忽略了要帮助社会大众理解党的理论和公共政策的职责,没有很好地发挥为公共政策营造理解与支持的舆论环境的作用。

第二,舆论引导的新兴载体有待增加。随着传媒技术的快速变革,我国已经形成了开放、多样的信息传播环境,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舆论传播和引导的重要载体。但现阶段,国内部分智库未能在利用报送内参、发表文章、公开讲座、发布报告、媒体采访等方式引导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信息发布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兴网络载体,这容易导致智库舆论引导出现受众范围较窄、传播速度较慢、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

第三,舆论引导的多种话语模式有待拓展。引导舆论的话语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治型话语模式,即运用政治话语符号将政治内涵、政治意义等信息传递给公众;二是学术型话语模式,即运用学术话语符号将概念、逻辑和理性认知阐释给公众;三是对话型话语模式,即运用大众话语符号将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回应公众关切,引发情感共鸣,获得受众认同。

第四,舆论引导的复合型人才有待丰富。“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引导舆论,关键在人。没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不能将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引导舆论是难以成功的。然而,当前我国智库在引导舆论方面的人才培养是不充分的,尤其是比较缺乏既懂网络技术又熟悉舆论引导特点与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智库研究人员“媒商”不足,会降低智库研究成果对公众舆论关注点和发展方向的影响力、调控力。

2.改进建议

当前,为满足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针对我国智库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第一,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定位,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新型智库应当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信息交流的桥梁,以客观、权威的角度解读政策、分析问题,担负起传播主流思想、弥合舆论分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职责。为此,智库要自觉加强三项工作。一是提高对重大政策的关注度。智库要前瞻性分析重大政策可能带来的社会反响,积极开展专业化解读,提前化解公众可能对重大政策产生的误读和曲解,为重大政策顺利实施赢得更多的支持。二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参与度。第一时间对公众关注的突发事件进行理性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舆情焦点和趋势开展引导,疏导公众情绪,赢得公众理解。三是提高对舆论热点的敏感度。智库敏锐地回应舆论热点问题,不仅可以发挥其智力效应,还可以通过客观权威地解读舆论热点背后的现实问题、分析应对之策,来影响公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引导舆论健康发展。

第二,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平台,实现舆论引导的立体化。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智库信息的传播,其受众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包含信息量大的特点,有利于智库在第一时间引导社会舆论。利用互联网拓展智库舆论引导的渠道,要探索搭建“网—端—微”的传播平台矩阵。一是加强智库官方网站建设。把智库官方网站打造成为既汇聚专业知识又不脱离社会热点议题的综合性深度网络平台,将智库信息的发布和相关问题的收集、交流、反馈集成一体。二是加强智库移动端建设。针对移动互联网特点,打造智库信息发布的移动端平台,使移动用户能够便捷、及时地获取智库信息。三是加强智库社交媒体建设。一方面,积极提供集成信息发布和社交互动功能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官方社交媒体服务,缩短智库与公众的距离,更好地服务于目标受众;另一方面,建议智库专家主动在国内外知名社交媒体上建立账号,并根据自身研究专长和目标受众特点发布研究成果和观点。

第三,不断增加话语模式,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智库的研究成果只有“走入”公众,才能被广泛地认知和认同,进而起到塑造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因此,智库不仅要提供客观、专业、理性的研究成果,还要将研究成果以公众能够听懂、能够接受的话语模式传播开来。一是转变话语模式。能听懂才能真接受,要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润物无声的话语模式,将深刻的思想产品接地气、无障碍地传递给公众,避免过于学理化、宣教化、刻板化的语言表达,既要深刻洞见、晓之以理,又要深入人心、动之以情。二是创新呈现方式。喜欢是最大的动力,要增加公众喜闻乐见的智库成果呈现方式,除传统的文字呈现外,还可以增加图片、图表、视频、动漫等生动新颖的呈现方式,不断提高智库成果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加强互动交流。交流才能交心,要通过“对话”的方式使智库研究人员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使公众提高参与感和信任感,不断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切实提升智库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舆论引导的竞争力。舆论引导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舆论引导的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为此,智库必须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培养、考核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引进复合型人才。让具有公共关系和传播学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掌握舆论引导规律的人才加入智库队伍,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舆情走向,促使智库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影响和调控舆论。二是培养“大V”型智库专家。选拔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善于与公众“对话”的智库专家,有意识地把他们打造为舆论领袖,通过他们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推动智库研究成果的人际传播,从而实现对公众舆论的介入和引导。三是完善舆论引导的绩效考核。在智库人才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加入舆论表达、舆论管理、舆论影响等专项指标,并将与舆论引导相关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人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进而激发智库人才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升智库舆论引导力提供动力支撑。

(作者单位:吉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行政科学研究所)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