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刘兆杰:党建引领新型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兆杰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新型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推进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深化高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建设新型高校智库一项固本培元的根本性工作,更是新型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发挥党建引领要将党的理论创新优势转变为高校智库发展效能,提升高校智库决策咨询能力。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校鲜明的政治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新型高校智库诞生伊始就带着鲜明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百年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智库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功能定位,要求必须将学习贯彻党的创新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创新理论的源泉。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要继承和发扬党重视调查的优良传统,将党的创新理论方法转为智库研究范式,坚持立足国情,扎根中国大地,认真开展调查实践,掌握“第一手材料”,将党的创新理论准确科学运用到决策咨询实践中,转为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全面提升决策咨询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发挥党建引领要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构建新型高校智库人才优势,开启好高校智库的“旋转门”。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类重大理论创新不断推出,正是高校智库大有作为、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期。新时代呼唤新型高校智库有新作为,新发展形势也对新型高校智库提出新要求。面对历史发展机遇,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足功夫,充分激发人才势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对于智库建设来讲,就是要培育出一批立足中国国情、深入调查研判、深刻把握规律、具有决策咨询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智库人才队伍。相对其他智库而言,强大的人才资源正是高校智库发展所独具的突出优势。坚持党建为引领,就是要依托党管人才制度优势,发挥智库“旋转门”功能,打造一流智库创新团队,为新型高校智库功能发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大智库人才政策和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的人才管理体系,健全人才培养、管理和考核激励体制,营造智库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党聚人才”优势,建立健全人才“旋转门”制度,坚持开门办智库,多渠道引进、多形式培养,畅通学界、业界、政界人才交流的通道,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决策咨询实力强的智库研究人才队伍。

发挥党建引领要依靠党组织政治核心开展多元化评估,完善高校智库评价机制。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做优、做强党委和政府“外脑”是新型高校智库的首要任务。与高校传统学术组织相比,新型高校智库定位和发展目标有着显著特点。因此,传统的学术评价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智库发展。当前,在对高校智库评价活动中,与传统学术组织“一刀切”“齐步走”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制约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的瓶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要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要突出党建在智库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用好评价指挥棒开创新型高校智库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考核评价中的领导作用,完善智库评价顶层设计。确立分类评价理念,紧扣智库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评价指标,突出地方党委、政府、媒体等的智库评价主体作用。完善智库成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学术成果评价等效的分类分级标准,打造系统性的多元学术评价指标体系。遵循智库人才工作和成长规律,完善智库人才评价和服务体系,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为智库人员开辟专门化的发展渠道。优化智库成果的报送、评价及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智库成果决策时效性、决策转化率、决策影响力。

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激发新型高校智库发展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智库力量。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高校智库的功能及发挥路径研究”(2020SJA138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社科处、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