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宗超:推进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三维进路

时间:2022-1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宗超 吴爱玉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是落实当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国家战略的根本遵循。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断改革创新,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

  运用系统观念优化智库产品供给体系

  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新型智库供给体系是智库产品生产方式与生产能力的结合,是组织体系自我发展与智库市场需求合力的结果,是一个多层多维的系统。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优化智库产品供给体系的必然选择。

  以大系统观引导不同类型智库实现取长补短、协同创新。中国智库已经形成产能巨大、不同类型智库并存互补的供给体系,极大地支撑了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智库供给体系形成的供给效应有所不足,不同类型智库之间的协调性、系统性有待加强。鉴于此,必须以大系统观全面优化智库供给体系,以更好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一方面,从整体出发,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统筹不同类型智库优势资源,凝聚不同类型智库工作合力,努力探求智库建设新突破,协调推进智库建设新格局。另一方面,从局部着眼,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智库发展模式、内在机制与资源配置的差异,引导不同类型智库在理论创新、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有效参与和勠力合作。

  以多元主体互动保障智库供给体系在成果形式上的高匹配度。当前,智库供给在成果形式的匹配度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灵。为化解这一矛盾,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体互动关系,包括智库与政府的互动互嵌、智库与学术界的互补互证、智库与媒体的互助互利、智库与公众的互导互引。这种智库同政府、学术界、媒体、公众多元主体的良好沟通与密切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智库成果能否匹配复杂的社会发展现实,影响着智库生产系统的建构,决定着智库供给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与人文化塑造。

  以问题导向丰富智库产品构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为新型智库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问题导向丰富智库产品构成、以多样化多层次的智库产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深层次问题、紧迫问题等,是推进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库产品构成体现宏大战略问题的同时,也要聚焦微观现实问题。各地智库服务政府决策、提供咨政智慧必须把握地域坐标,立基“在地化”,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社会、政治及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能对地方政府政策失语。事实上,凸显地方差异、带有地方属性的问题往往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此,智库产品构成要实现由“国家化”向“在地化”的延展以及从“在地化”向“国家化”聚合的双向畅通供给,即智库产品构成必须均衡体现宏大战略问题与微观现实问题。

  智库产品构成在凸显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要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智库要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强调智库建设的中国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智库发展要局限于国内场域而忽视国际视野。新型智库发展必须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反映在产品构成上,就是既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又要反映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其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智库产品构成需要满足政府显在与潜在的不同需求。智库产品生产的内在动力是政府需求。政府需求有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两个维度,具体表现为政府潜在需求与显在需求两个层次。这就要求智库在生产体系配置的层次化基础上,针对政府的这两种需求,提供两种智库产品类型,以作智库产品储备。而满足多层次政府需求的智库产品,种类也必然应当是极其丰富且层次化的。

  以高质量智库产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新型智库必须以高质量的智库产品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应的高质量如何保障、如何评价以及其生产过程如何管理,就成为新型智库建设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要从提升智库人才建设、谨防智库成果依赖和提升智库产品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高质量智库产品奠定在高水平智库人才队伍的基础之上。这是智库良性运转的关键所在,也是智库能够产出独立性和高质量产品的先决条件。如果智库管理者与智库专家由非专业人士组成,学者兼职成为智库专家群体构成的主要方式,就容易出现学术成果与智库成果混同、智库产品成为学术成果的简单延伸以及因囿于学者思维而产出想象型对策建议成果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智库研究的问题、范式与思路的智库特色与优势不足,造成智库产品独立性、专业性、有效性的缺失。为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必须保障智库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这涉及建构智库平台、规划智库研究范围与方向、创新智库研究范式与方法、调动智库内外资源等多向度的人才培养与配备。唯有如此,才能优化智库治理结构,保证智库良性运转,发挥智库影响力,进而实现智库“人才—治理—产品”的层级保障与支撑。

  第二,保障高质量智库产品必须谨防智库成果依赖。这主要是指部分智库专家依靠身份、影响力、资质等因素所形成的政府决策部门对特定智库和特定专家的依赖。这种特定依赖无法避免个人权威附属下的主观性、偏见性智库产品的产出,从而极易造成对决策部门的偏失供给,使政府政策制定陷入被动。鉴于此,在综合考量专家个体特质,如知识背景、价值观倾向、情感偏好、个人资源等内在因素对其政策参与行为模式影响的基础上,将个人权威性的影响作用剔除掉或者降到最低,杜绝智库成果依赖,就成为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三,保障高质量智库产品要提升智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智库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高质量优秀智库成果则不能有效进入政府决策过程中,而被闲置或浪费,这甚至比市场上的商品闲置与浪费损失更大。因此,要想解决高质量智库产品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必须形成良好的智库产品竞争市场,以保证高质量智库产品从生产到应用过程的顺畅性。这样一来,创建有活力与竞争力的智库市场环境,提升智库产品市场竞争力,就自然成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传统儒家‘为己之学’与新时代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关系研究”(20CZDJ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