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彭忠益:新型智库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定位

时间:2015-12-25 来源:原创 作者:彭忠益 许源源 吴





原标题:新型智库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定位

——以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为例


新型智库是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咨询机构,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是中南大学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所成立的新型智库。本文将结合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来论述新型智库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定位。

一、新型智库的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地方治理就没有良好的国家治理。可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立足地方实际,完成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事实证明,地方政府因为连接国家与基层民众,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地方治理产生了一些新的经验,应当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同时,地方治理不但承接国家使命的完成,也需要应对基层社会的变迁,因而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也是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和发挥“硬实力”的智力支撑,已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最具竞争性的一个“思想产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新型智库是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保障,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方高端新型智库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提高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近年来,国内智库建设如雨后春笋,数量和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治理方面的智库也得到迅速扩充,但是,大多相关智库着眼于“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忽略了国家治理的根基——地方治理。也就是说,国家治理方面的智库,“顶天”有余、“立地”不足。与扎堆于国家需求的智库不同,服务于地方治理的“中层设计”和“底层设计”尤其不足,到底地方治理与国家治理混为一谈,进而不利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推进。因而,建设服务与地方特色和实际的地方治理智库,正当其时。

二、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作为新型智库具备的优势

(一)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中南大学对地方治理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优势明显的研究成果。中南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能力、有实力建设好地方治理研究院。中南大学是省部共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军事学共十二大学科门类,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中南大学围绕地方治理、地方治理评估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建设“地方治理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具备雄厚的科研力量。中南大学聚集了一批以“地方治理”为研究重点的学者。以黄健柏教授领衔的“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其研究成果被湖南省政府采用,并由湖南省政府对全省发布了12项“两型社会”系列标准;以高山教授为首席研究员的“中南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承担了多项与社会冲突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相关成果获得时任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建国的重要批示;商学院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关于“中国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群建设研究——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例”阶段性成果已纳入湖南省科技厅编制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并被省委、省政府采纳,进入决策,形成政策,产生较好效果;法学院蒋建湘教授、陈云良教授在地方立法工作中承担重要的咨政工作,分别牵头负责《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地方性立法工作、参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期起草工作,其基本医疗服务法制化研究成果被国家采纳;公共管理学院左高山教授关于“城镇政府廉政建设”、彭忠益教授在“领导力与绩效评估”、潘泽泉教授在“农民工政策”、许源源教授在“区域公共管理”、刘丽杭教授在“公立医院改革”、谷中原教授在“社区社会保障”、刘春湘教授和董文琪副教授在“地方社会组织”、冯辉副教授在“养老服务”、姜国俊副教授和胡春艳副教授在“地方政府改革”、吴晓林副教授、张桂蓉副教授和刘媛副教授在“城市治理与社区建设”、吴远来副教授在“土地资源管理”、赵书松副教授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刘学平副教授和欧阳万福、周五香博士在“地方政策创新”、孟川谨博士和郑石明博士在“大数据治理”、李晓飞博士在“地方户籍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李建华教授、左高山教授、潘泽泉教授还被聘为“为改革攻坚献策”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左高山教授在国家治理理论方面有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承担了湖南省地方咨询重点项目,李建华教授、许源源教授、吴晓林副教授等的研究成果分别被湖南省“为改革攻坚献策”《金点子专报》收录,并且获得湖南省委常委韩永文的批示。

近年来,中南大学围绕地方治理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3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3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60多项省部级社科基金立项,100余项地方服务课题,充分展示了中南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中南大学还建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舆情与民意调查中心”、“网络电话调查室”等研究中心。

三、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的目标定位

在“十三五”期间,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将致力于研究地方治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服务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实际要求,产生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咨询报告,培养一流的地方治理人才,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智库,为提升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目标为:

(一)成为服务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库

立足地方治理实际,服务地方治理现代化,整合中南大学的专业优势力量,联合中国社科院、湖南省委政研室、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室、湖南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等校外力量,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着眼地方治理现代化要求,组织跨学科专家学者,深入系统开展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扎实研究“地方治理”的基础理论,同时认真研究地方治理成功治理经验并有效吸收转化,推动地方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服务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和决策咨询。

(二)构建权威的“地方治理现代化评价机构”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侧重于地方治理基础理论和省市县治理领域的实践问题研究。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地方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地方治理的特殊性及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评价体系。把脉实践问题,推动对地方特别是湖南本土治理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两型社会治理、协商治理、新型城镇化、湘江新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治理转型、互联网+趋势下的治理变革等内容的评价和咨询,提出创新性的对策建议。

(三)建设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大数据库

围绕中国地方治理的发展历史、各地地方治理创新改革的经验,形成国内第一家“中国地方治理的大数据库”,依照特殊的地方治理样本和典型经验,构建中国地方治理创新案例库,适时推进“地方治理博物馆”的招标和建设,构建最权威的地方治理现代化数据库与案例库,构建最权威的地方治理研究资料库。

(四)打造有影响的“地方治理现代化”培训基地

建立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教育培训与考试体系,建立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教育培训基地,培训行业干部和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各职能部门干部的治理现代化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