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吴善超:着力塑造高质量新型科技智库

时间:2023-05-19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吴善超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技智库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引。如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以科学咨询辅助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准确把握科协智库的本质特点和价值属性,突出政治性、战略性、系统性、规律性、协同性、创新性、智能性、开放性,在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坚守初心使命,创造独特价值,努力形成新时代科技智库的中国风格、中国理念、中国气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强化科技战略咨询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正在铺展开科技之治的新图景。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战略部署,对智库调研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系统回答科技如何有效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战略需求,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智库,担当着更为重要的时代责任与战略使命,也必将在新征程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指导新时代科技智库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技智库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引。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贯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新时代科技智库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坚守智库之道,聚焦“国之大者”,发挥深谋远虑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智库作用,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会贯通、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新时代智库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精髓要义,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智库工作才把得准,智库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人民至上谋创新

集智为民是智库安身立命的出发点。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是科技智库体现人民性的重要要求。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要坚守人民立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把论文写在自立自强、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新征程上。科技发展追求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需紧密结合并根植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科技创新形成的新概念、新构思、新理论、新方案等,应当充分体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根本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充分彰显科技服务人类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价值追求。

自信自立筑高地

战略自信是智库自主发展的立足点。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树牢战略自信、创新自信的根本基础。智库研究立足创新实践,不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食洋不化、食古不化,不人云亦云、众说纷纭,才能形成独创独有的独到见解。要以高质量科技制度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使发展更加安全更加主动,凝心聚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守正创新解难题

正合奇胜是智库识变应变的原则性。科技智库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正确政治方向引领科技创新价值取向。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观约取、传创合一,才能推动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深入开掘,不断拓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的广度、速度、深度、精度,形成新思路、新观点,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构建源于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要尊重和遵循创新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技管理规律,敢为天下先,创成天下先,营造开拓创新、守正出奇的新生态。
问题导向求真理

问道求真是智库资政建言的着力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掩盖的机遇,问题是创新的线索。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科研范式变革中的根本问题,“四个面向”中的战略与政策问题,产学融合不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显等瓶颈问题,“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新型举国体制建设中的制度机制问题等,听真话、查实情,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新的系统方案。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查找问题之源,探求破解之道。
系统观念察态势

系统思维是智库综合研判的方法论。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和实验,把握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注重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事物历史沿革、变化端倪的系统洞察。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凝练和解决重要科学问题、政策问题、实际问题。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统筹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提升科技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增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和体系化竞争力。
        胸怀天下塑文明

开放互鉴是智库创新发展的文明观。拓展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坚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观、全球安全观、全球文明观,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潮流,科研范式变革潮流,在科技国际合作中坚定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科技创新增进人类文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开放、信任、合作,团结世界科技共同体,助力集聚天下英才,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致力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六个必须坚持”有机统一,构成了价值与逻辑的整体性,道器合一的整体性,知行合一的整体性,是做好智库工作最全面、最直接、最深刻的重要原则和根本方法,对新时代科技智库砥砺制度创新、集智聚力建言、为党为国献策、推动科技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
聚焦“国之大者”精准定位,找准科技智库服务党的中心任务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对策研究要选好角度,增强政策建议的含金量,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精里做,努力做到研究‘见底’、成果管用有效。”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科技智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如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以科学咨询辅助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考验科技智库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的战略智慧和战略思维能力。

        科技智库要敏于“谋势”,为统观我国科技创新的国内外环境态势提供科学依据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有力支撑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科技智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厚积薄发、阶梯递进的积势蓄能期,是优势集聚、机遇彰显的战略叠加期,是挑战剧增、风险累积的承压前行期,是跨越赶超、爬坡过坎的时间窗口期,形势错综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一方面,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的未来充满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世纪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科技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国博弈更趋复杂。

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加速演进。各学科领域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全面走向深度交叉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广泛扩散渗透。新形势下,科技成为时代脉搏律动最活跃、最富生机、最具变革性的领域,成为现代化的最大变量。世界动荡变革的复杂性、大国博弈的尖锐性,致使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科技战略与制度政策的重要性全面上升,科技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也全面上升。

      透彻分析发展环境,要充分估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历史交汇的广泛影响,充分估量科技产业变革与我国高质量发展历史交汇的重大影响,充分估量中美战略博弈、乌克兰危机等对科技创新与人才合作交流的深刻影响,充分估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科技组织与科技治理的深远影响。科技智库应在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主动塑造有利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和安全态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确保时与势始终在我们一边。
        科技智库要精于“谋略”,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战略意蕴,加强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战略筹划。
深入谋划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有效联动的保障机制,把握教育、科技、人才天然的、内在的、本质的有机联系,打出确保强力支撑、协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组合拳”。
    深入谋划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政策措施,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良性循环,完善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协同并进的“政策工具箱”。
    深入谋划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的研发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    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不断拓展的科技创新格局。
    深入谋划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的战略路径,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发展的有效贯通。
    深入谋划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的战略思路,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深入谋划突破“卡脖子”难题的真招实招,统筹布局新赛道新赛制,前瞻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方向与路径,形成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的“战略前哨”。
        科技智库要善于“谋制”,为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提供战略储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科技智库要深入谋划如何克服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力量布局等方面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组织无序、协同不力等弊端,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发展与治理效能。
深入谋划如何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统筹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有效的领域尊重并发挥好市场配置技术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失灵的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为政府、有序组织,保障有力主体、有效市场,探讨着眼破解“燃眉之急”“心腹之患”“后顾之忧”,聚焦战略必争、体系必备、发展必需、安全必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跨越“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陷阱、突破“卡脖子”难题、摆脱受制于人困局的战略性制度安排。
      深入谋划如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探讨有序组织战略科技力量的机制,使不同机构功能定位清晰、衔接协同紧密。探讨有效激励战略人才力量的机制,使各类人才人岗相适、才尽其用。探讨统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举措,促进央地联动协同,国家创新体系各主体密切互动,提升国家科技基础能力。
深入谋划如何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评价改革,丰富多元化科技投入渠道,强化知识产权法制保障。立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和思想文化激荡的现实,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凸显我国在科技产业变革历史交汇期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扩大开放的信心意志,促进团结、信任、合作,汇聚共识,增信释疑,与世界潮流同频共振,促进中国方案与各国经验的交流融合,拓展国家科技战略咨询向国际化延伸的战略通道,构建国际科技智库的中国枢纽,增进中国故事的世界理解、中国方案的世界认同。
        全面塑造新型科技智库,凝心聚力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强化两院的国家高端智库职能,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积极开展咨询评议,服务国家决策。”强调:“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我们要准确把握科协智库的本质特点和价值属性,在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坚守初心使命,创造独特价值。
        一是突出政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让党放心、不负人民,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科协智库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管智库是根本要求,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之基是根本使命。科协智库要强化政治功能,涵养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智库工作者要坚定自觉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善于从政治上看智库工作,善用学术讲政治,做到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讲“国之大者”与讲科技界关切相结合。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道、问策、问需、问计于基层,充分发掘蕴藏在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智慧潜能。

二是突出战略性

准确判断战略态势,科学谋划战略举措,才能赢得战略主动。智库要长于谋势,精准把握战略态势,辩证认识时与势、危与机,识别战略转机和先机,争取战略主动。强化战略思维,着眼长历史周期,深化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研究,增强战略定力,防止长期目标短期化。以大计小,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换位思考、定位动作。智库研究者要善于跳出科技看科技,跳出科协看科协,跳出中国看中国。强化战略策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实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人才力量培育发展,着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塑造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生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化战略能力建言献策。

三是突出系统性
      把握辩证逻辑,坚持系统观念。智库工作要精准定位,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拓展空间,力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实现不可或缺的智力贡献。把握整体视角,统筹系统布局。统筹智库工作与其他业务的关系,统筹组织体系与功能布局,统筹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部署,统筹近、中、远期时空布局。加强系统谋划,提升系统功能。坚持开放协同、融合发展,广开智源,推动智库赋能,广拓应用场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建智库合作网络,共筑智库新生态,统筹提升智库的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

四是突出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科协打造高端科技智库,应尊重并遵循科学规律,坚持务本溯源、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守正创新,致力于建设人才、组织和创新的开放平台,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练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把学术团队的共识有效转化为政治团队的共识,塑造有思想穿透力的智库品牌。科协智库还要坚守理性中道,发挥科技社会组织第三方优势,探寻科技之治、中国之治、世界之治的客观规律,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五是突出协同性
      强化战略协同,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支撑,促进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战略人才力量协同。
强化体系协同,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强化科学研究体系、技术攻关体系、战略力量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开放治理体系的相互支撑和联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强化组织协同,加强与部门、地方、企业合作中的智库功能,拓展战略伙伴关系网络和战略研究空间布局。促进智库协同,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智库联盟、智库人才联盟等,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智库、学会智库、民间智库的战略协作。

六是突出创新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智库要坚持守正创新,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创新思维,着眼科技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突出视角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坚持基本哲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创新的统一,探索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倡导交叉创新,促进多学科交叉,科学、技术、工程交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促进聚众智集大成。

七是突出智能性
     数字化正成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赋能从信息获取、要素整合、意见集成、成果传播等方面,促进体系重构、流程再造,有利于拓展视野广度、研究深度、感知速度、研判精度、时间跨度,从而提升智库研判的智能性、科学性、实效性。
    从广度看,数字化支撑使智库更有条件兼具宏观和微观层面,立足更广阔的视野、更广泛的领域,拓展更丰富的资源信息源头活水。
    从深度看,数字化促进智库研究开掘纵深的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有利于更深入理解数据背后的政策意蕴、深入洞察规律性认识。
    从速度看,数字化调查等平台助力智库对研究对象的态势感知更灵敏、反馈更快速,智能化分析平台则大大提高智库运行和成果产出效率。
    从精度看,大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平台的应用,可以结合专家智识研判,使相关分析更精准,主观判断更符合客观规律。
    从跨度看,历时性数据积累更便于智库从长周期的历史分析中把握规律、预见未来。

八是突出开放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科协智库要坚持胸怀全局,着眼科技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深入协同,助力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区域发展,为服务“国之大者”出大主意、出好主意。坚持开放发展,鼓励数据开源,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坚持开放合作,秉持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时代性,搭建全球创新对话合作平台,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全球科技治理共享平台、国际科技人才合作平台,创设开放战略议题,扩大智库“朋友圈”,有效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科技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作者:吴善超,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