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羡婕:关于2023中国咨询业发展报告的建议

时间:2023-07-17 来源:羡总讲管理 作者:羡婕

大家好,我是一名管理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自2002年跟随导师进入企业开展管理咨询工作以来,至今已在行业内浸润了20多个年头。尽管进入南开大学后从事的是培训管理工作,但本人对咨询行业的关注与热爱并没有减少半分。7月7号下午,本人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参加了中国咨询业发展报告意见征集研讨会,听到了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份报告提出的非常专业和中肯的建议,受益匪浅。特别是再次听到璐羽秘书长哽咽的声音(每每谈及中国咨询行业的发展以及协会发展的艰辛,璐羽秘书长都会因激动而哽咽),不禁感同身受。我是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咨询顾问,深刻理解一份报告诞生的不易,也亲历过向各专业机构索要数据无果、无法从各种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项目团队要克服各种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里向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咨询业发展的袁总表示深深的敬意,也向零点有数项目团队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就此次研讨会提出的意见征集范围,给出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01 成果应以什么形式发布(白皮书、蓝皮书、研究报告)

个人比较支持以年度发展“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发布。白皮书一般为政府发布的官方文件,行政性色彩比较浓厚;蓝皮书亦是如此,通常代表官方文件。本报告数据通过调研所得,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报告内容经多位行业专家研讨后汇总所得,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的真实情况。但调研数据与专家意见并不能够代表政府或官方机构,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的形式发布更符合该报告的实质。对于行业内机构来说,这份研究报告是大家的自画像,帮助大家了解自身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导大家前行的方向。对于行业外机构来说,这份研究报告是帮助大家了解咨询行业的敲门砖,报告会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和直观的图表展示将中国咨询行业快速呈现在大家面前。代表政府机构发布的白皮书或蓝皮书往往具备唯一性和权威性,行业研究报告则更能体现研究机构的个性。作为行业内的研究报告发布后如果在行业内外仍能引起共鸣并得到公认,则更能彰显出该研究机构的实力。

02 咨询行业发展现状描述是否全面、准确

个人认为本报告数据通过调研获得,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告内容基本可以反映目前咨询行业现状。作为某个年度的行业发展报告,从单个报告来看数据是静态的,这次会议上很多专家学者都把数据收集作为报告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报告来说,应该收集哪些数据固然重要,但如果是形成行业的年度发展报告,那么数据的长期性可能更为重要。比如就咨询行业的规模来说,单一的一份报告大家会更关心规模这个数据的准确性,而一旦作为本行业的年度发展报告,那么大家就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这个行业规模的成长性上来。如果我们在2003年、2013年、2023年都有一本咨询行业的发展报告,那么我们的关注点就不仅仅会放在报告中分析了行业的哪些数据,而是会更多的关注报告中分析的行业数据在这二十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个人认为只有把这20年来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这些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就足以表明这份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了。
  关于数据问题我只想补充一点,就是希望在行业现状分析部分能够补充咨询行业的地域分布,这个应该在会上也有其他专家提出了。我在线上参会,零点有数汇报的时间也比较有限,我确实没有听到有关咨询行业在全国的地域分布。但我认为这个数据的分析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特别是放在比较长的时间轴上来观察的话。从事管理咨询20年来,业内普遍认为咨询行业是嫌贫爱富的,也就是说咨询行业对于甲方来说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我想咨询行业的地域分析是否能从一个侧面来验证这个说法,比如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咨询企业居多,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咨询企业较少。当然如果同时能够辅以不同地域的咨询企业的经营规模数据会更有说服力。
  对行业内所在企业进行地域分析还可以配合不同地域对咨询行业是否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来进行,从而得出政策支持对咨询业发展是否真正能够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
  我在天津从事咨询行业,对于天津的咨询业从业者来说是无比羡慕北京的咨询行业从业者的,感觉北京企业总部多,企业对咨询行业的认可度高,咨询市场要比天津好很多。同样作为一个北方的咨询业从业者也是非常羡慕南方同行的,南方企业市场化程度高,企业对于管理咨询的需求比较多。但这些都是大家的感性认知,并不一定正确。如果中国咨询业发展报告中能够对行业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也许就能从数据上验证这一感性认知。当然,数据也许还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03 咨询行业未来趋势及对策建议

对于咨询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希望报告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咨询行业走出去的行业趋势。当然,如果目前的调研数据并不一定支持这一观点,我希望该报告中能够明确地给出行业从业者这一发展趋势建议,引领行业从业者走出去。
  今天我在这里提的走出去和我们过往说的走出去,多交流、多学习不是一个意思,我在这里说的走出去是指我们中国咨询业的从业者要走出国门,把我们中国咨询行业发展40年来总结和积累的好的经验、好的方法、成功的案例向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进行推广和宣传,把咨询业务做到国外去。
  40年前,中国咨询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蹒跚起步,我想很多咨询业从业者都是听着麦肯锡、兰德公司的故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也有很多咨询公司的目标就是能够成为中国的麦肯锡。今天,中国咨询行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风雨雨,当然即使在今天,中国的咨询行业在中国整个产业布局中也还不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但是我相信我们当中有一些头部企业或者行业的领军者是具备将中国咨询行业带入到国际咨询产业的大局中的能力的。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北大国发院的林毅夫教授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功经验,形成新结构经济学并组建团队向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宣传和推广,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成长的奇迹。尽管我们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依然会面临诸多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其他国家向我们学习,学习我们这4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我想中国的咨询行业亦是如此,我们在国内虽算不上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但就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他们想要学习我们的成功经验,就需要有像当年的麦肯锡进入中国教会我们怎样做咨询一样,他们同样需要中国的咨询公司进入他们的国家,教他们如何做决策、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如何降本增效、如何通过咨询行业的发展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十年前我在学校听过一位来南开大学读博士的台湾学生做分享,她在台湾的一家咨询公司做项目经理,分享的案例是她带队的项目组在越南的一个管理咨询案例,为越南工厂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随着制造业从中国转移至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香港、台湾的很多咨询公司也随之转移,他们跟随着这些制造业企业进入了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近年来,很多产业已经开始从东南亚地区向非洲地区迁移,相信有商业敏感性的咨询公司同样会跟进转移。中国科技咨询协会是中国咨询行业的唯一行业协会组织,并且协会多年来一直进行咨询行业创新奖的评选,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案例。我相信咨询行业的同行们都不希望这些优秀的咨询工具、方法及案例仅仅用来评奖,然后便被束之高阁,中国科技咨询协会是最有能力也是最有权力组织大家将这些优秀的成果以“中国咨询”为品牌向全世界输出的机构。如果说1981年受邀来华的日本公司为北京钢锉厂所做的诊断报告让当时的中方企业管理人员眼前一亮的话,我相信我们协会的会员单位目前也具备出具这种能让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之眼前一亮的咨询报告的能力。如果此次的报告调研过程中并没有加入行业涉外业务规模的统计以及涉外国别的统计,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数据调研随时可以开始。即便是2023咨询行业发展报告的现状部分没有涉及到涉外业务的分析也没有关系,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在此次报告中提出这样的发展趋势,引领行业内企业走出去。相信在未来再统计涉外业务数据时一定会看到这种趋势的变化,那也正说明咨询行业发展报告是具有前瞻性的,对我国咨询行业的发展是有引领作用的。

04 其他建议和意见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算不上是什么建议或意见,而只是作为一个咨询业的从业者对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所做的一点思考,那就是应该如何构建咨询行业对从业者的吸引力。记得还是在我代表“2017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咨询职业女性风采人物”上台发言的那一年,很多咨询业的前辈们都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咨询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199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并试办MBA 教育,更是为后期蓬勃发展的咨询业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人才。近几年来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在我毕业的那个年代,头部人才都是涌入咨询行业的,而现在都希望进入500强企业或互联网大厂。即使是那些已经进入咨询行业的新生力量往往也会因为工作环境并非他们的想象而最终选择离开咨询行业。几年前我带过一个80后的研究生,她说进公司前以为咨询公司的工作都像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演的那样,工作轻松,收入还足以支持她住豪宅、开豪车,但是进入公司后才发现,工作强度和收入都不是她想象的样子。电视剧绝对有误导的成分,但这些年咨询行业对从业者的吸引力确实大不如前,这应该是我们从业人员应该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行业本身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并且找不出良好的解决方法,那么就很难谈未来如何将这个行业做大做强,也谈不上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合我的上一条建议,如果中国咨询行业的发展能够像中国整体经济水平一样,能够在全球咨询行业版图中拥有自己的重要位置,那么这种行业对从业者是不是足够具有吸引力呢!

以上就是我关于咨询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