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陈剑:提升智库水平八要素

时间:2015-10-0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陈剑

智库又称“思想库”。一个成功的智库,一定能够不断产出能够影响社会生活的思想。并不是所有的学术研究机构都能被社会认可为智库,也不是找几位退休的高级领导人组成一个研究机构就能够称为智库。只有那些对政府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生活产生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才称得上是智库。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智库,至少有以下两方面要求,一是产出思想,二是这种思想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正是有着丰富思想的智库,诸多智库汇合才形成思想市场。而一个思想市场活跃的国家,其发展就有着无限潜力,并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提升智库水平,需要在以下八方面作出努力。

1. 找准问题

智库提出的思想、观点和主张要在社会上产生影响,首要的是找准问题。只有通过对大量现实问题进行筛选后找准最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理论和对策,智库产出的思想才会有深度、有影响。而找准问题,重要的是现阶段能够解决且影响甚大易为决策部门忽略的问题,或是虽然长远、但却对未来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而不是那些虽然重要但大家都认识到且短期无力解决的问题。

2. 加强前瞻性研究

智库与大学和一般性科研机构有所不同,它的研究必须具备现实性品格,即为现实服务。智库主要从事战略和政策导向研究,应以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为主要特点。例如,如果有智库能够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能走多远、会对全球和中国经济产生怎样影响等作出前瞻性研究,就有助于我们未雨绸缪、从容应对。加强前瞻性研究,实际上也就是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这对我国智库提出了新的期望。储备性政策是指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超前研究,拟定可供选择的政策。这包括:针对情况的不确定性,提出多种备选政策方案;针对情况的动态性,及时调整对策措施;等等。储备性政策研究越充分,政府决策绩效就越好,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例如,在国际舞台上,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观、怎样的外交理念才能够与自身实力相适应,并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应当怎样看待“人权高于主权”这样的观念?美国作为世界警察饱受质疑,但如果没有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国际社会的秩序是会更好呢还是更糟糕?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可否扮演世界警察?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面对,给出有说服力回答。再比如,长期低生育率,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对未来中国长远发展带来深重影响,并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提出警示,给人以清晰的感受,并对行政部门产生重要影响,也需要做足功课,才能够引起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3. 具备怀疑性品格

只有具备怀疑性品格,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是否是现有条件下的最优选择,是否还有不足甚或严重的缺陷等,都是智库研究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是否做到十分完善,是否还有改进之处,将通州打造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是否是最好选择,等等,都是可以进一步深入讨论的问题。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出台,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程序,其公共政策能否充分显示公正和科学是令人怀疑的。同样,党的大政方针、重大的投资决策,在决策没有做出之前,尽可能多听些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可能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

怀疑性品格是一个智库基本品质。一个没有怀疑性品格的智库,难以产生影响社会的真知灼见,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资格称为智库的。

4. 具备独立性品格

智库的研究要有独立性,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智库要与决策部门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受决策部门的影响。但并非愈远愈好。智库的工作既然要为现实服务,这社会长远发展服务,就要知道决策部门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近期或远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智库所产出的思想才能有针对性,更好地为决策服务。智库应当弥补政府决策部门的不足,善于提出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框架性建议,而不是在微小问题上做足功课。

5. 专业特色

一个有影响的智库一定具有自身特色,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包括研究的专长、影响的层面等,使人们一提到该领域就自然想到这个智库。例如,专门研究国际战略,或专门研究国际外交,或着重研究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增长,等等。无所不能的智库是不存在的。

6. 借鉴和学习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但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一定会有很多共性问题。例如,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很多国家都会出现收入差距拉大、城市病、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已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国家曾经采取的公共政策和政策措施,特别是避免收入差距拉大的措施,汲取其经验和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借鉴和学习,对一个后发国家尤其重要。包括科学技术,甚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内容,在这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干扰,寻找其中的规律性特征,对一个后发国家来说,可以少走弯路。既然是规律性特征,既然已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为什么还要摸索,不走捷径呢?

7. 关注国际性、全球性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国作为全球一体化的追随者正向引领者转变,中国的智库越来越需要具有全球视野。或者说,应当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智库关注国际性、全球性的话题。

国际著名智库大多比较关注国际性、全球性问题,如能源、环保、消除贫困、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反恐怖、艾滋病等。中国智库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国际性、全球性、全人类面临问题,有助于提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有助于加快中国从追随者向引领都转变的步伐,有助于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需要加强与国外智库的合作,就某些涉及双方利益、多边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合作研究,有时还会成为双边和多边关系发展的“助推器”。

8. 人才的汇聚与智库的运营模式

智库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思想,一个好的智库也就是一个思想库。智库需要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一批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而这些领军人物一定是思想的引领。一流的智库需要一流的学者,而不是一批退休的高官。但不是排除所有的退休高官,有着深刻思想的退休高官,则是智库需要引进的人才,但这方面人才现实生活中实际是十分稀缺。同时一流的智库也造就一流的学者。

要汇聚人才,就必须吸引人才。因此,形成能够吸引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运营模式非常重要。诸如人才资源的使用,研究人员的收入分配,课题的选择与组织,政府、基金会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环境等,都影响智库能否成功运营。

智库的生存需要自由的思想环境。没有自由的思想环境,智库的生存是困难的。智库的生存需要有利于民间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政府或社会通过购买服务,是民间社会组织,包括民间智库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社会目前的智库排名,由于缺乏严谨标准和科学评估,将大量官办机构排在有影响的智库前列,再过一段期间回头看,人们会认为是一个笑话。

完全民间的智库,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又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又能够生存,在当下确实不容易。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营模式选择半官方的智库,应当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与政府保持较为密切联系,同时又有一定距离;有一定的自由的思想空间,较为宽松的学术环境;能够通过课题吸引一些人才参与,或许这种方式能够产生有一定思想并影响社会生活的智库。

(来源:爱思想网站,2015年7月28日。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