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王红艳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研究群众路线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应尽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但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仅仅“扮演”冷静的观察者、客观的研究者的角色,还要“当好”普通群众,并通过教育活动,成为群众路线坚定的践行者。
其一,作为群众路线及其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对很多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群众路线是自己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具体说来,可以重点关注这么一些问题:今次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今次群众路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今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整改办法等等;更深入地,可以探讨:群众路线的正式提出与发展脉络,历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经验教训,今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以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异同,以及群众路线与执政党的合法性、永续性问题,众所周知的“法宝”为什么难以运用起来、坚持下来的问题,运动式教育活动与科学化制度建设如何提升相辅相成效果的问题,在社会阶层碎片化、群众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回答和解决“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和“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问题等等。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研究群众路线当作一个“应景”项目,而应该是一个必须长期予以关注的项目。
其二,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的普通群众。没有行政职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有一个“普通群众”的身份。那么,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应该如何当好群众?一要充满信心。要相信我们党必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信当前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是好的,相信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相信我们党有面对“四风”问题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的勇气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相信我们党有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能力和智慧。二要当好“镜子”。要改变教育活动“于事无补”的看法,改变以形式主义对形式主义做法,克服害怕“秋后算账”的心理,敢于讲真话、谈问题,认真帮助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发现问题、找准问题。三要贡献智慧。要有序参与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当中去,积极建言献策,同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道找到解决“四风”问题和化解“四种危险”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做好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必定更加接近教育活动的预期效果。
其三,作为群众路线的践行者。具有处以上(含处级)领导职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应该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自觉地以人民为镜、以实践为镜、以历史为镜,看看自己的衣冠是否穿戴整齐,自己身上是否干净,自己的毛病是什么、有多严重,进而提出有效整改方案尽快地、彻底地加以改正。对没有行政职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样也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必要,只不过在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而已。因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一般都头顶着“学术精英”的光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还有着一个“非官亦官”的身份,这些光环和身份往往可以使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眩晕”而犯错。
而每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必须做的重点工作是检视自己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看自己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否真正践行了群众路线。一是要检视自己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发声,始终坚持为党的事业发声。二是要检视自己是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了闭门造车的毛病;是否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克服了自以为是的毛病;是否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克服了浮躁浮夸的毛病。三是要检视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把握了时代脉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否达到了党和人民都满意的质量和水平。
如果社会科学工作者记住了这三种身份,扮演好了这三种角色,充分发挥了这三种角色的作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必将取得理想效果,社会科学的工作局面也必将为之一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路线也是社会科学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