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树立新型智库建设的生态化视角

时间:2015-10-1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圣手书生


10月16日下午,湖南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长沙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出席会议,并作了关于建设有湖南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的讲话。讲话中,他指出了要明确功能定位、体现湖南特点、畅通应用渠道、创新研究平台、强化课题抓手、加强评价激励、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全省智库建设需要把握的七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刻论述。如何处理这七个方面的问题,基本上涉及了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领域。

众所周知,智库机构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型企业存在着很大差异。相对而言,智力成果的生产过程、产品形态及最后的转化应用,都有其独特之处。仅仅从生产过程上看,或从研究过程看,智库围绕某项课题进行研究或调研,所要获得的成果都是原本就已存在着的,只是重新被发现或进行深度分析与解读,或者是为决策者解决疑难,从而形成可供参才的操作路径与方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的互动不可缺失,因为互动越高效,资源转化越充分,得获得的成果可能就越有说服力。

进一步而言,智库对象与机构等各方面必须加强协作,合力形成一个“发现社会的瞭望台”,而思想观点本身就需要不断的思维碰撞,如此才会碰撞精妙的“金点子”。正如张文雄在讲话中所提到的,智库建设创新平台,要进一步搭好信息共享平台,“重点建设好能够联机检索的政府文件数据库、信息统计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案例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协同创新,形成“聚集优势和抱团效应”,努力使智库由“孤岛”变为“群岛”。换言之,比较严谨的智力生产(课题研究)必须不断激活专家与社会资源,而且要保证使这些资源充分被挖掘与有效利用。在某意义上,智库课题研究以专家为核心,但远非一群专家的事。认识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理解智库运行的前提。

再从智力成果转化应用上看,智库成果的价值大小,主要还是取决于其转化应用的程度,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毫无疑问,智库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无非是服务决策、服务社会。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或将成果价值最大化,那么除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实施更高效的互动策略,以整合资源与刺激“思维的神经”外,智库服务决策的功能定位、内容特色、评价激励及队伍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些直接决定了智力成果的品质与可操作性。譬如,在“要体现湖南特点”上,智库课题研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湖南省省情,立足解决湖南实际问题,这才能保证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研究、两型社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湘学研究、国学研究等,这些当前湖南省社科界一系列“湘字号”智库研究品牌,的确推动湖南省智库建设的积极导向。

当然,智库建设与运行,远非可以从上述关于智库课题研究的互动与智力成果的转化这两个层面,进行概括的。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归根到底,主要还是由于思想观点这一类智力成果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无论是智库课题研究,还是成果转化应用,包括为了推荐成果进行宣传等,都处于某种动态演化之中,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应用主要还是在于决策者的认识与重视程序。另外,成果价值的发挥作用,还有其他的路径,譬如通过专家在媒体或公共平台发表观点,影响社会舆论,或及时对当前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亦可以提升专家或智库机构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进而为以后研究成果或专家观点的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无形的资本。

对于如何建设新型智库,我们还可以有很多方面亟待论述与厘清,这同样也表明智库运行呈现出系统性与复杂性。张文雄在新型智库建设议题上所论述的七个问题,即可看成是智库建设所有策略的重点分解,而且基于智库运行主要是不同对象的互动,因此,树立新型智库建设的生态化视角,将不同主体与环节看成是贯穿智库运行的完整生态链,不因此失彼,这应当是智库发展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于:红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