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地方社科院智库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5-11-05 来源:原创 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地方社科院发展趋势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高水平的智库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的转型既是新形势下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地方社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明确地方社科院定位

地方社科院向智库转型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则第一次把“思想库”的定位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地方社科院在智库建设中“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定位。为地方社科院在智库建设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转型是地方党政部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也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面对目前日新月异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十分需要来自各类智库提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不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这对社科院的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新的挑战。其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界越来越多地提出了设立外脑、向知识界寻求支持的需求,而与大学相比,地方社科院一方面与政府部门联系较为密切,另一方面又较为熟悉市场,因而成为许多企业寻求智力帮助的首选。再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社会利益阶层多元化的问题日益凸现,各利益阶层之间存在大量的、具体的矛盾。如何有效协调、统筹和解决这种利益矛盾,使各阶层和谐相处,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根本基础,就需要有公共代言人来设计统筹协调的方案,来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向政府表达公共利益的诉求。

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转型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社科研究机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越发显著。从内部看,地方社科院学科设置小而全、研究内容与现实脱节、研究手段与方法落后等问题急需解决;从外部看,各社科研究机构之间的竞争态势已然形成,各学科、各研究单位都在寻求面向政府、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定位,许多高校的社科研究机构正依靠基础研究的优势大步走向市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地方社科院如何找准自身的职能定位,更好地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已成为事关地方社科院发展的头等重要问题,而新型智库建设为地方社科院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

二、突出应用研究

把科研工作的重点转到应用对策研究上来,这是实现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成功转型的根本保证。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就是要把目光瞄准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主要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这就要求科研工作必须贴近省级党委、政府决策实际,研究领导关心的问题。不同时期,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注点各有不同。为此,需要及时全面把握地方党委政府一个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并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开展研究。研究起点要高,视野要宽,要有超前意识,对环境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深入的研究和判断,由此切入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极易获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努力使自己确定的重点研究项目走在决策前面,避免出现仅仅为已经决定的事情做“注释”的情况。

就地方社科院来讲,要自觉执行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的新型智库理念,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地方社科院层次,二是科研人员个人层次。就地方社科院来说,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偏重基础研究的格局,撤除或合并一些基础研究机构,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向应用研究大力倾斜,在课题立项、经费配套、职称评定、成果评价标准等方面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的特色,调动科研人员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应用对策研究的开展。就科研人员来说,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并不是不要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因为任何有价值的应用对策研究都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之上的,应用对策研究的创新,其前提必定是理论的创新。

三、创新课题研究方式和课题组织机制

课题研究的水平代表着新型智库建设的水平,课题成果的质量关系着新型智库建设的成败。首先在课题选项立项上,对地方党委政府关心、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立项,快速反应。在科研组织方式上,应积极实践集群式研究,由院领导或知名专家牵头,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打破机构界限,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开展攻关,克服研究人员习惯于单兵作战的研究劣势。在成果转化上,要建立健全与党委政府的联络沟通机制,完善成果报送反馈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及时呈送最新的调研报告、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咨询服务。

应用对策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强,要求研究者必须在短时间内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因此,地方社科院必须整合相关研究力量,紧密跟踪和迅速应对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服务,切实做到 “快、准、深、新、高”。

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横向合作课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要重视打造社科院咨询服务品牌,精心组织实施每一个合作课题,安排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作为课题负责人统筹协调,整合院内外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

四、加强经费的管理

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有自身特征和发展规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尊重科研规律。目前的经费管理办法专业性不强,可操作性差,不利于经费使用和管理人员的履行。智库工作是思想性、创造性的工作,是以成果为导向的,很多人并不是八小时工作制的工作方式,因此,不能一味要求其按照党政机关的方式贯彻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同样需要注重成果导向。建设新型智库需要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对人力资本和科研劳动投入进行合理的补偿。

五、全方位加强人才建设

地方社科院要成功实现转型,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必须拥有一支既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又有把握现实的调查分析能力的优秀的智库型人才队伍,在用人方面确立智库人才第一的原则。

一是要优化研究人员与行政人员的结构。地方社科院的人才队伍建设要以科研人员为中心,一切工作要以科研为中心。因此,地方社科院应尽量在能够自主决定的范围内,将有业务职称、有较强研究能力的行政人员充实到科研队伍中来,同时将那些不适合科研的科研人员调离现有岗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建立规范的岗位竞争和任期考核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是要完善科研团队梯队建设。要充分发挥专家传帮带作用,带动中青年科研人员迅速成长。要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着力扶持中青年理论人才,在中青年科研人员中发现并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要加强青年科研人员的教育培养,采取继续深造、培训、进修等措施,使青年科研人员科研素质和研究水平有较大提升,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人才队伍。

三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高端人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本院现有省级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等高端人才的作用,使其得到应有的待遇。应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实行科研经费向重大课题倾斜、向优秀科研成果倾斜、向高端科研人才倾斜的政策,充分尊重学术自由,从多方面营造高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四是加强智力引进,完善人才共享机制。虽然地方社科院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不占优势,但可以建立多平台的人才共享机制,汇集各方面人才,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要进一步坚持开门办院,通过联办研究中心、召集论坛、举办学术会议、开展联合调研等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优秀人才资源。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