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顺应新型智库建设要求找准位置担当责任

时间:2015-11-05 来源:原创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顺应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要求找准位置担当责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去年底,中央下发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见》,这个《意见》当中对地方社科院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地方社科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第二句话是“推动社科院智库创新发展。”中央文件对地方社科院明确要求这是不多见的,感觉是第一次。因此中央智库建设文件的学习贯彻落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之所以是机遇,是因为这个文件对如何加强智库建设,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要举措、工作部署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按照有些人说中国智库建设的春天来临,这是一个机遇,我们切不可错过这个机遇。之所以说它是一个挑战,那就是我们能否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储备,包括我们的思想准备、认识程度,能不能够适应中央关于智库建设的要求,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考验。

这几年来,北京院对智库建设做了很多研究,围绕着智库建设也开展了很多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社科院的要求也很高,实际是把我们社科院作为北京市一个重要的智库,或者是一个智库建设重要的方面军、生力军。所以,我们今年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智库建设的意见》。现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我们院同志也参加了,正在起草市委《关于加强首都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我院也正在起草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把今年作为智库建设的起步之年,力争开好局起好步。

要建设好新型智库,我们体会到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科研工作,一是人事人才工作。

科研工作具体有五项:

一、要抓研究所的建设

科研是全院工作中心,研究所就是我们工作的重心,如果把我院的14个研究所抓好了,对推动科研是至关重要的。今年我们制定一个促进研究所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院长办公会已经逐个听取了各个研究所的工作汇报。在推动所长负责制落实方面,在院领导联系研究所的工作机制方面,在明晰研究所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方面,在推行所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方面,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力、合作力方面,都有一些新的举措。重点解决一个不作为,一个乱作为。不作为不行,乱作为也不行。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有一句话“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反对的就是乱作为,这是研究所的工作。

二、要实行科研质量目标管理

对各个研究所下达任务书,提出指标要求,这个指标是作为考核研究所的重要依据。这个指标考虑了三个系列,一个是基本指标,就是这个研究所一年设计多少课题,准备完成多少篇论文,拿出多少本专著,这是基本指标。一个是特色指标,就是这个所要完成什么样的皮书,或者什么样的论丛,召开什么样的论坛,组织什么样的研讨会。一个是影响力指标,主要体现在领导批示,核心期刊,报刊媒体宣传报道以及刊载量、转载率等方面,这是影响力指标。基本指标可以设计并争取完成。特色指标也是确定的,比如满学所一年开一个论坛,这个论坛都是确定的。但是影响力指标是不确定的,你能实现多少个领导批示,登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多少篇,最终结果可能跟预期不一样。因此这个指标下达是指导性的,要努力去完成,并作为考核依据。要保持科研数量的稳定增长同时努力实现成果质量的提高。

三、继续调整改革科研的管理机制和办法

重点是三个方面:

1.创新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市委宣传部牵头,我院提供了“10+6”两个文件,在智力报偿,在经费的预算调剂,在结余经费结转下年度使用等一些点上要争取有一些突破。只要有一项两项三项突破,就给我们科研创造了非常好的保障条件,我们现在瞄着这个事情,目前还没有结果。

2.调整课题管理办法。对院的重点课题实行严格结项,现在标准低了,把关不严。对一般课题可以考虑实行后期资助,不是钱事先就给你拿走。青年课题现在大家申报积极性不高,准备提高资助。横向课题现在统筹不起来,要把横向课题纳入备案管理、精确统计。所有这些都要对现有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调整。

3.已开始对《科研评价考核办法》进行调整。包括对核心期刊,A类期刊,重新进行认定;下一步考虑,包括对皮书和论丛的记分,要不要区别一下;包括对进入文库的专著,与不进入文库的记分应该不一样;特别是包括科研人员考核的分数,这个分数标准偏低。科研绩效评价考核要适应建设新型智库的要求,导向机制要调整,对具有影响力因素、影响到党委政府决策的这种科研成果,记分的比重应该可以提高一些,不然就不符合中央智库建设的要求。我们对前40名科研人员的表彰,实际上前40名的分数当中真正进入影响力,尤其和决策影响力挂钩的,一共也只占整个分值比重20%左右,反映出我们的科研质量,与智库建设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我们今年要做调整,要改革创新。

四、要加强科研载体和平台建设

继续办好院长论坛、各类学术研讨、包括青年沙龙。院长论坛是由各个所轮流承办,请大家提出题目,主要把科研的研讨、学术的氛围搞得浓厚一些。要搭建一些新的平台,比如今年有两个事情,一个是跟北京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另一个是成立北京世界城市研究院。要探索创建学术骨干带头人的工作室、重点项目攻关实验室。《看一眼》是我们的决策通道,引导大家积极投稿,鼓励短平快,争取更多的领导批示。

五是要加大科研辅助工作的力度。办好两本刊物,《北京社会科学》和《城市问题》。《北京社会科学》原来是双月刊,现在改成单月,去年取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系列当中优秀期刊称号,《城市问题》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事人才工作有三项。

目前的人才工作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缺失,二是人才断档。能力缺失,表现在我们的研究人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往往既不接天线又不接地气,关键时刻用不上,需要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这是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人才断档,建院35年来,我们院的一批批突出的优秀的科研骨干陆陆续续退休了,现在全院总体来看,学术带头人,领军人物,包括所长出现断档,有6个所没有所长,今后一两年这方面问题还可能更加突出。尽管优秀青年骨干现在进院不少,但是成长能不能进一步接上这个接力棒。没有领军人物,没有带头人,或者我们领军人物带头人奇缺,我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我们的话语权,我们的影响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个情况非常严重,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支是院、所两级后备干部的建设。不仅要培养好干部,更要培养好苗子,采取多种形式锻炼提高。一支是优秀青年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方面要有接班人、后继者。现在在我院科队伍中,40-50岁之间这一批人是科研中坚力量。而30-40岁的科研人员在科研考核前40名当中,比重在不断增加,影响力在加大。我们希望通过培养青年,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队伍当中,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院的未来看青年。第三支是行政管理骨干队伍建设。行政管理要有一支队伍,最缺的就是打交道人才。善于跟各个方面打交道学会怎么说话,做事情什么技巧,攻关我们用什么办法,我们奇缺这方面的人才,行政后勤方方面面都有这个问题。所以这个行政骨干队伍建设也要摆到议事日程上。

要加大学术团队建设,去年到今年我们两次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几十个科研人员参加,合作完成市政府委托下达的重大课题,这是积极有效的尝试和训练。还有一个需要加强的就是到实际部门当中去挂职锻炼,院里和所里在这方面主动开展工作。挂职锻炼培养干部这是一个捷径,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五、要继续抓好人才引进工作

人才引进三管齐下。一是    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这几年我们引进了几个还是很有成效,如法学所马一德研究员,去年在法学界顶级期刊发表了论文,今年初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文章,他的科研成果还列入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参考书目,这都是很好的事情。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我们就是要引进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对我们院的发展这种人才越多越好。二是继续向社会招聘博士生,包括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三是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人才。当然博士后出站以后我们不能打包票你留院工作,必须择优录用,因此博士后人员自己也有压力,要有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