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智者

黄平:智库研究的底色是学术基础

时间:2022-05-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黄平

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智库听上去是个新词,但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中它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士大夫读书完了或者直接参与社会治理叫做做官或者当谋士,即使不直接做谋士,一个诗人,或一个佛家和道家意义上的智者,他也是经世致用的。所以对中国来说,自己的学术思想文化研究,包括艺术的,要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是中国士大夫几千年所天经地义的。

现在的智库概念当然是借用来的、舶来的概念。那么用在今天,我认为第一个问题就是它要有真正的学术研究、学术支撑。学术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基础,如果没有学术的支撑,学术研究作为积淀,就没有我们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你可以有很多所谓的“库”,但就是库多智少,甚至是有库无智。

因此我觉得在当下中国,智库研究一方面是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需要我们大量的学术研究来回应现实问题、真问题,并且通过研究提出谏言、资政和建议参考。它的底色是学术基础,当然也包括各个学科,比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历史、文学,当然我们都是有的,无非是要把它做得更好、更扎实、更精准、更有学术性、科学性,要百家争鸣。一个问题,经济学可以,社会学甚至政治学乃至心理学,都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东西,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片面的深刻,这样都是盲人摸象或者摸到的一部分,但是问题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整体。那么像中国社会科学院这样的机构(就可以发挥作用),它既是学术的,又是综合的。

智库研究首先是以学术为依托的,研究为基本。智库研究也是综合的,互相之间还是交流的、沟通的,这样学术的研究就成为智库研究的前提,一个好的智库背后要有学术学科的支撑。当然对于研究本身要有区分,不是说所有的学术研究自然就是智库研究,反过来说也用不着要求所有的智库研究都要从学术做起。你的学术功底越深越好,学术训练越扎实越好。但是处理一个问题,首先要精准、找准问题,不能找假问题,不能找那种想象出来可能有价值的。从长远来说,就是要解决国家、社会、人民、公众最关心的、急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智库研究要有高明的方法。如果有学术学科和自身独有的方法,你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是清晰的,因此解决方案至少也可能有上中下的方案,短中长的方案和A方案b方案c方案,那么你提出来的方法就不同于普通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然后感受之上的所谓评论。像有些智库我觉得学术依托不够,找问题的时候可能不够精准。

再次,所谓智库方案又要与研究分析密切关联。类似甲乙丙开中药铺,拍脑袋写出“大力加强,大力重视,大力发展”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不做研究也可以想到要大力重视教育问题,要大力重视住房问题,要大力加强医疗问题,社会生活中的公众也能天天感受到,更别说记者还有以前还有文学家,他们更敏感,笔头也来得快。智库的特色应该在学术基础上找准问题,然后根据你的学科产生提出你的分析,在这个分析基础上得出解决方案,没有全面的分析是出不来的。这样你能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对国家也好,对政府也好,对整个社会也好。现在也有一些新的像雨后春笋一样产生的智库,存在所谓“一人一库”的现象,就一个人,然后不断地写,手也快,也敏感,其实仔细看有很多属于社会评论,甚至是议论。这些内容当然来得快,抓准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可能点击率很高,但那还没有达到我们说的对智库的要求,更没有能够说出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的学术内容支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王晏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