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梁媛: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时间:2019-06-0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 梁媛 陈子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面临着如何走进人们日常生活、怎样通达人们内心深处两大难题,必须在内容生产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根据工作对象的需求生产宣传产品,从而启动、激发人们学习理论和思想的内在动能,提升人们掌握与运用理论和思想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找准调子”,把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理论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基调,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着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旋律,把各民族凝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

二是“沉下身子”,找准宣传思想工作需求侧的真实需求。“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呈现众多普遍性的问题;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也有着许多个性化的特别的问题。新时代大众问题的谱系,既有有关国家和民族的,也有关乎群众生活期待的;新时代个性化的新问题,更是纷纭万象。无论是全局性的问题还是个性化的诉求,都需要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者 “沉下身子”,深入实际和实践,倾听民间的声音,把握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真实的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沉入民间,深入了解、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时代问题,才能从“人本身”这一“人的根本”,理出新时代真实的大众问题谱系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宣传思想工作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精准对标”,走进人们日常生活、通达人们内心深处。

三是“开动脑子”,努力生产适应需求侧的各类宣传产品。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生态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社交媒体成为老少咸宜的传播载体,移动网络成为传播的主阵地,手机媒体、车载媒体、楼道媒体等伴随式、场景式媒体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网言网语”成为流行时尚;另一方面,社会高度分化,各年龄群体、各社会阶层遵循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轨迹,有着自己的信息接收习惯和思维方式,并还有大量的贫困群体、老弱人群,处于现代信息网络的边缘乃至空白地带,至今仍主要以口口相传的古老模式来传递资讯。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需要“开动脑子”,用心体会,摸清不同群体的接收习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合适的渠道、时机和语言、方式等来传播新闻与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带“火”的很多词,如“时间都去哪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等,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示范。只有不断适应需求侧,开发贴近各类群众的不同宣传产品,才能得到群众自发自觉的“二次传播”,在不同社会群体间达到传播效果。  

四是“甩开膀子”,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对社会生活各个场域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全对象的全域漫浸。新时代人们的生活场域日益多元,既有虚拟世界的网络生活场域,还有现实世界的家庭生活场域、劳动创造场域和日常生活场域。宣传人要“甩开膀子”,以全心投入的“温度”,大胆运用新闻传播、文艺作品、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的“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深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多元内容,激发人民群众激情参与的“共鸣”“共情”,实现漫浸各年龄阶段、各阶层人群、“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有效传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从而沉淀新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凝结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基因。针对虚拟社区,宣传人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以网络话语和萌态亲民的表情符号提高宣传产品点击率,以优秀网络文艺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以 “线上察民意、线下解民忧”的网络反馈机制成就网上“同心圆”;面向现实世界,宣传人要“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扣好每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第一粒扣子”,培育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崇尚科学、争创一流的新时代职业风范,型塑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6月1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