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王毅:树立民族自信心助力时代新征程

时间:2019-07-2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王毅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并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当今中华民族所处之时代,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民族和国家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日益形成世界性的命运共同体,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阴影仍然在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保持足够的民族定力,以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树立和提升民族自信心,要清醒认识新时代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定位。中华民族绵延五千余年的历史与文明,历经分合更替而传承至今,这在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的,有其内在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会因为外来的干扰因素而被改变、被中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社会历史发展到新时代的节点上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树立和提升民族自信心,要客观理解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民族是基于特有的地理、人文、生产方式等因素,并在长期发展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天然地存在文化、制度、生产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中华民族从古代到近代由盛而衰的转折,使民族心理产生了较大的落差,至今近代以来的历史阴影挥之未去。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先发优势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一时占据了领先地位,但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客观理解这种差距和差异。尤其要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在一个极端困难与落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事实。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挫折与磨难,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和提升民族自信心,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前行。“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根植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取得的全方位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实实在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发展、总结,在实践的不断检验中形成引领中华民族发展奋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引和理论指导下自主构建起来的,适合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持续彰显其制度优势和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包含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创造,又适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与趋势,富有生机与活力。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开辟未来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历史,我们为灿烂悠长的中华文明而骄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养分和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加坚定地树立和提升民族自信心,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勇气,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聚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7月27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