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协作为最基层的政协组织,是县级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加强对全县政协工作的领导,引导政协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优化县域治理、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做好 “三个突出”,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人民政协履职履责全过程。一是突出理论学习,增强发展政协事业的思想自觉。县委坚持把学习作为引领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重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中央省市关于政协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努力做到心中有底,工作有方。二是突出制度完善,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三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系列政协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政协双牌县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政协工作定位,明晰了履职内容,丰富了履职形式。三是突出工作统筹,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工作全局。坚持把政协工作与县委全局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认真落实政协党组向县委报告工作制度,全县性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都充分征求政协意见,政协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均纳入全县工作大局统筹推进。
坚持做好“三个支持”,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一是支持政协政治协商。坚决落实政治协商“三在前三在先”原则,加强民主协商。县政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先后就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开发、“和”文化建设等10多个重大问题进行了重点协商。特别是政协委员利用“政协云”平台协商议政、建言献策,促成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得到了省政协主要领导的亲自点赞。二是支持政协民主监督。县委支持县政协通过政协委员视察、民主评议、听取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民主监督,推动民主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等委派制度和特约监察员制度落实,引导实现政协的民主监督与党纪国法的刚性监督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三是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严格督办委员提案。建立健全政协提案跟踪督办机制,要求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加强提案督查督办,确保办理时效和质量。积极利用调研成果。近两年,县政协先后就县城立体绿化、国际慢城建设、乡村振兴、村级债务等10多个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议,并及时转化成了现实成果。特别是针对县政协提出建设申报中国“和”文化建设县的建议,县委及时采纳实施,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使首个“中国和文化之乡”花落双牌。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引导政协当好群众“代言人”,认真倾听、收集、反映群众呼声、诉求和建议,每年收集和上报的各类社情民意信息100多条,均得到了及时处置和反馈。
坚持做好“三个保障”,着力为政协工作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强化干事平台保障。县委主动向政协交任务、压担子,放心放手支持政协在一线干事成事,担当作为。近年来,县政协组织编撰了《双牌地名考》《双牌民俗考》《双牌姓氏考》《双牌味道》等地方文史经典,由政协牵头主抓的“和文化长廊”和“泷泊·国际慢城”项目,均已成为了双牌县的特色景点和重要品牌。二是强化组织人才保障。县委为政协组织建设把好舵,用好力,选好人,配强队伍。近三年来,先后有3名政协干部交流到其他重要岗位,有6名年轻干部交流到政协工作,有4名政协干部被提拔重用。三是强化经费物质保障。双牌虽然财政紧张,但对政协的各项经费给予了充分保障。县政协的会议经费,调研、学习、培训经费,视察、协商等履职经费,专委会、界别小组、乡镇政协工委等工作经费均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对政协办公楼进行了修缮改造,建成了“社会治理网格化+政协云”联动处置平台,县政协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作者系中共双牌县委书记)
(来源:湖南日报 ,2019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