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夏昆: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更好为人民生命健康护航

时间:2020-03-1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夏昆

导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3月10日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要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要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湖南应如何在科研抗疫中贡献更大力量?《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夏昆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疫情暴发以来,湖南共派遣八批医疗队1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黄冈等城市,其中中南大学湘雅三所附属医院累计派出500多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2月20日我省启动了首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与此同时,这次抗疫也暴露出我省存在生命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人才储备不足、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链接不紧、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短缺、大型高端医疗和科研设备依赖进口、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匮乏、全科医生培养不足等问题。应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而更好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做好顶层设计,促进生命科学全链条式发展

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生命科学研究应根据“聚焦重大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思想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国家级、省部共建型基础研究平台设施建设,吸纳优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攻关。

基于生命科学研究往往周期性长的特点,应改进人才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坐“冷板凳”、啃“硬骨头”,促进从“0”到“1”的创新成果的产出,推动生命科学基础前沿和生物医学、医疗健康等不断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努力提升我省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善于“做媒人”,推进生物医学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治疗研究有机结合,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造福广大民众。

加强人工智能与医学融合,提高疾病预警和防控能力

新时代医学工作要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但本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万人中仅有1.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我国3000多所大专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专业、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的只有80多家。为此,应加强具有医学、公共卫生、信息学和法律等多重背景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融合,提高疾病预警能力;加强数字技术与病理学、解剖学的有机融合,促进疾病病理机制研究;加强智慧城市与流行病学的融合,助推疫情追踪和排查;加强防疫机器人的开发使用,减少医务人员的接触感染风险。

加强医工结合,促进高端医疗和科研设备国产化

由于长期积累不足等原因,当前我国高端医疗和科研仪器多依赖进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实现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为此,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高端仪器基础研究、原创性仪器研发的支持力度。我省应以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湖南智造”为契机,加强对医疗和科研仪器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朱晒红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团队医工结合研发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可辅助医生实施高难度手术。这类装备也是本次疫情中对危重病人实施临床救治急需的高端武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加快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为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保障

对非典病毒、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研究,都需要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简称P3)以上的实验室进行,以保障科研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目前,除了国家和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仅有5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少数科研单位建有能够从事非兽类病原研究的P3实验室,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由于湖南没有能够开展人类病原体研究的P3实验室,严重制约了病毒分离、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工作开展。为此,我省应加快建设可用于病毒分离、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的P3实验室,为国家医疗队配置移动P3实验,从而在病原体研究方面跟上国家和世界步伐。

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培养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具有全科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全科医生在社区隔离防控中更是功不可没。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0%-50%,而我国这一比例不到10%。截至2018年底,全国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为30.9万人,尚有近40万人的缺口;湖南全科医生为8000多名,还有7000名左右的缺口。而且,我国全科医生接受的规范化培训多以短期转岗培训为主,能力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建议我省进一步科学规划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在疾病防控一线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全科医生,引导支持他们当好人民健康、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险领域的“守门人”。

(作者系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湘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3月12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