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科学阐明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价值与实践遵循。在战“疫”的特殊时期,基层治理要把握好“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逻辑,深刻回答好“谁来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的时代课题。
坚持党的领导
党建统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政治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必须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
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疫”的引领能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基层党组织要在疫情防控中扮演引领者、联结者、整合者角色,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引领群众团队,培育外围组织,动员更多的人、财、物等社会资源,更好地为疫情需要提供社会服务,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有的放矢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楼宇党建、区域化党建,打破行政分割、区域分割、行业分割,织密基层党组织网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坚持“党建带社建”,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把群众组织起来,完善社区治理架构、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三是发挥广大党员战“疫”的先锋作用。关键时刻显担当,危急时刻见境界。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自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冲锋在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率先垂范、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考验,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基层治理必须回到“为了谁,依靠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来。疫情防控中,注重倾听民声、善于体察民情、主动维护民利,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一是在战“疫”中注重倾听民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都在群众中间。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就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在战“疫”中善于体察民情。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接近群众、征询民意,听真话、察实情,问民需、集民智、聚民力,共同抗击疫情。
三是在战“疫”中主动维护民利。在基层疫情防控中,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地区、弱势群体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及时回应群众的集中诉求,不回避矛盾,积极推动问题解决。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依循,也是我们打赢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经验。
一是建立联防联控新机制。战“疫”,要迅速动员社区各方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要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指挥小组,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以及居民自治组织等的负责人纳入其中,明确各方力量在危机应对工作的任务和职责。同时要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形成多元主体无缝对接共治局面,共同努力阻断疫情传播。
二是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社区不仅是居民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每一位居民的命运共同体,是自助互助共渡难关的重要平台,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功能,盘活现有资源,动员社区、单位、学校、超市、居民等各方力量,建立社区党建联盟、街区共治联盟,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加强疫情防控。
三是形成共享成果新格局。要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成果共享机制,以共建、共治促进共享,通过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让群众通过基层事务的治理参与,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保障性公共服务,推动实现公共服务成果共享。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