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张亦贤:做好补链强链延链打造湖南疫后经济新优势

时间:2020-07-1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 张亦贤

一部人类史证明,每次大的灾难都对人类发展带来巨大损害,但同时也孕育新机,关键在怎么应对和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应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笔者认为,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点还在于补链强链延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打造湖南疫后经济新优势。

一、针对新冠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防疫短板、数字经济不够发达的问题,做好补链工作

聚焦“四类问题”补齐医疗与公共卫生短板。在这次疫情防控大考中,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必须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运作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补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补足短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补齐数字经济短板。数字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因此,急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针对经济质量不优、财政对上依赖度大的短板,做好强链工作

做好创新强链工作,不断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智能化装备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促进产学研更好结合,构建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实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链条。

做好新兴优势产业强链,涵养厚植财源。要稳定烟草等传统主体税源,加大培育先进轨道交通准备、人工智能及传感器、航空航天、基因技术及应用、农业机械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产业链重点企业,做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做精做优一批配套企业,培育一批优势品牌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集聚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培育发展,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强房地产业的调控,提升房地产税源可持续性和单位面积房产的税收贡献度,推动房产税源向楼宇税源拓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严格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使用与强化问责机制,不断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三、针对农业农村、工程机械、绿色环保的基础优势和疫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做好延链工作

一是做好农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延链工作。以价值链引领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发展,推动农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依托省内各地特色优势,推进茶叶、水果、中药材、水产品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业供应链。围绕粮食、生猪、蔬菜等三个千亿产业链,强化优势农产品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和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省智慧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应用5G、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重要农产品供应链监控和追溯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构建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的全渠道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和智慧农产品流通供应链。

二是做好工程机械制造业供应链协同融合创新的延链工作。扭住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动摇,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积极实施工程机械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搭建工程机械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之间的协作,实现供应链的商品多元化、管理集中化、数据可视化和服务专业化。企业要抢抓机遇,布局全球化的原料采购、生产力建设和产品营销,建立起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以“新基建”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创新工程机械制造业供应链服务模式,实现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等关键供应链要素的开放共享,极大提升供应链的服务效率。

三是做好推进绿色环保供应链发展的延链工作。加强环保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快智慧环保产业推广和普及,加大复合型环境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鼓励新材料和相关融合技术的研发,积极推进环保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环保智能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供应链智能化与智慧化,实现环保装备的智能化服务。加快环保智慧工厂建设,实现兼容设备互联、数据采集、可视化展现以及智能决策的信息设备共融互通,打造绿色低碳环保产业链。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7月13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