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汪艳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两个《纲要》实施之基

时间:2020-11-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汪艳华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两个《纲要》都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我们应持续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两个《纲要》的实施之基。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竭源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尚德树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仁”“义”“信”“礼”“孝”等为内容的道德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倡导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品德高尚的君子。

二是诚信立身。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人们将诚信视作立身之道、立政之本、兴业之基,逐渐内化成基因、外化为习惯,讲求“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一个重要维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

三是以德倡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历来都讲‘为政以德’‘守土有责’, 干部要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儒家学派倡导“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墨家学派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是人生所必需,高尚的道德风尚、风格、风度、风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以德倡廉的实践和不断改造世界观铸成的。

——重点引导推动青少年群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引导推动他们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力军。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道德养成作为思政课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思政课案例库,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与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重视以校园文化育人。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因素融入校园内部规划布局、校园外部自然环境,树立历史文化名人塑像,选用经典诗词、名言警句、文化标语等设计制作文化墙,强化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熏染陶冶,提升其传统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

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坚持从娃娃抓起,引导青少年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积极构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享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含在丰富的历史著述之中,还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风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各具千秋、各有特色,为更好更有效夯实两个《纲要》的实施根基,应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优势,积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共享机制。

共享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资源宝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资源数据库,将体现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高清图片、360度环拍、虚拟动画、三维模型等形式在官方网站和公众号上进行展示,使公众“宅”在家里也能领略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

共享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经验。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强交流,总结推广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益经验模式,并通过上传网络平台等方式实现共享。

激发全民自觉、凝聚全民合力。文化传承须创新形式,实现精准传播;文化共享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打通全民参与通道、构建全民共享体系,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为两个《纲要》的实施奠定良好根基。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11月19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