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陈争光:大力培养人才激发院团活力

时间:2020-12-1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陈争光

人才是艺术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的生命载体,是艺术院团事业发展的保障。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文艺院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艺术院团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要大力培养人才,激发院团活力,推动艺术可持续发展。

文艺院团人才培养的几个着力点

要有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对院团人才发展取向的界定,直接关系着院团发展方向,要对人才进行综合分析、长远规划、梯队培养。一方面,可通过成建制委托培养人才。即文艺院团、地方艺校和高等艺术院校三方签订协议,合作培养人才。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目前的业务骨干多以这种模式培养,他们为湖南京剧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戏曲进校园发现人才。文艺院团要在戏曲进校园过程中,发现苗子、挖掘人才,有针对性地举办寒暑假培训班,激发潜能,储备后续力量。

要有重点打造。院团要有“领军人物”,要“不拘一格推人才”。要借力“四个一批”“千人计划”“梅花奖”等国家人才培养工程和荣誉,选拔一批创作成果丰厚、艺术水准出众、对外影响广泛的文艺名角,打造人才高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通过请名家指导,鼓励拜师学艺,归行归派,促进青年演员继承前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支持人才外出学习,依托“名家入湘传艺”、合作共建等方式,有重点地培养人才;通过“传帮带”“师带徒”,使有基础、有潜力的演职员师出有名;大胆启用优秀青年演员在剧目演出中担任重要角色,使他们迅速成长并获得社会认可。

要补主创短板。主创团队是文艺院团的核心,主创人员的空缺是当前文艺院团的短板和瓶颈。文艺院团要重点抓主创人员的培养,要依托北京、上海等地优质资源,通过培训、传帮带等形式,加快培养艺术创作人才。

文艺院团人才培养的几点保障

保障政策机制。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制定是前提,政策落地是关键。要加大力度抓文艺人才建设,“筑巢引凤”,对引进的人才不仅要有物质补贴,还要在子女和家属的就学就业、购房、生活服务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保障财政经费。文艺人才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直接孵化者,生产经营活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党和政府给予更多的投入和支持。2019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通过文化事业经费项目申报了“名家入湘传艺”项目,获得财政大力支持,通过邀请国内京剧名家教学并复排了五台大戏、十多出折子戏,集中汇报演出时线下观众近五千人,线上观众120余万人,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心依托这样的人才培养项目和财政支持,既提升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又储备了常演剧目,还缓解了财政压力、 扩大了单位影响,达到出人出戏的目的。

保障师资力量。文艺院团要充分利用对口高校、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人才,要立足京剧艺术规律,借鉴师徒、团带班、科班等教学模式,从源头上解决京剧人才的纯粹性、专业化和成材率问题。艺术院校要在文艺院团建立学习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实践经验,熟悉院团的工作流程和专业要求。文艺院团也可根据需要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共谋发展、共同培养、共建互通的关系,打破高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人才“边界”,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起良性循环的艺术院团人才生态系统。

(作者系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12月12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