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双创市场有助于使创新与科技真正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与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十三五”时期,尤其是后疫情时期,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双创市场在扩大就业、稳定经济发展、增强资源流动性、实现机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当前,我国双创领域仍存在经济主体活力不强、经济运行成本较高、资源要素流动不畅、企业抗压能力较弱等问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需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简政放权,在优化市场环境、简化办事流程、促进融通发展、创新市场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
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激发双创市场主体活力。政府要进一步当好双创市场的推手,在从业人员、企业认定、产业转型、证照办理等方面持续做好双创市场准入门槛“减法”,破除制约市场公平竞争的障碍和壁垒,催生双创市场主体参与度,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要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减少双创企业负担,增强双创市场主体的发展动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促进双创市场活力的“乘法”,使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引擎。持续提高开放水平,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推动由要素开放向规则制度开放转变,借助“一带一路”等机遇让我国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的新沃土,提升双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简化审批办事流程,提高双创市场运行效率。建立直达市县基层的体制机制,使减税降费、减租降息、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能第一时间惠及双创企业,快速激发双创企业的发展动力与潜能。精简审批流程和创新管理措施,降低双创企业的时间与财务成本,推进双创市场的运行效率。对双创企业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定期的企业稽查进行分类筛选,对信用等级较高、风险较低的双创企业,在税收征管、发票审核等领域,采用网上申领、票据免校验等方式,多渠道实行快速简易办理,减少审核时长,提高双创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搭建共享化融通环境,促进双创市场跨界发展。持续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公共服务示范云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融通发展技术平台与载体,支持大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品牌等的对接互通。在生活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人才与资金互通;创新人才跨界使用新模式,搭建人才跨企业、跨区域、跨产业使用的平台,促进产学研各类创新人才要素的跨界融合。引导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为着力点,突破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自身边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出台政策促进产业间的融通发展,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大餐饮生态、线上服务等新业态新产业,实现产业间的共荣发展。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增强双创市场内在动力。政府监管机构要改变监管态度与工作作风,主动履行监管职责,不缺位,执行能追根溯源的首问负责制,并及时跟进事件动态,确保对群众反映的监管问题不推诿、不含糊,使双创主体有问题敢反映。同时坚持监管方面的放管服,不越位,优化市场监管服务,引导双创市场纵深发展。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列出各级政府的“监管权力清单”,同时制定差异化、动态化的监管政策,维护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将事前监管更多地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对双创市场的局部性、阶段性问题则采用包容谨慎的监管模式,提高双创市场的创造力。更多采用数字化监管手段,开发和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系统平台,推进“不见面”审批、“互联网+”监管,实现全程网办。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17YBZC012】”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