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徐国正:大力提升高校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能力

时间:2022-06-1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国正 范张欣

人才是强国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截至今年2月,湖南拥有在湘两院院士8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专家435人,居中部地区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0%,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升至全国第11位;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入选高校数量和学科数量均位列全国第八。与此同时,我省仍面临尖端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总量偏少、创新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科研平台不足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问题,高校应大力提升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力军、主阵地作用。

完善高校人才自主培养顶层设计

高校应主动担起责任,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把国家所需和学校所能紧密结合起来,将人才资源转化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第一动力”。

一是以培养一大批面向未来、适应产业行业需求、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定位。高校应加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国家及湖南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平衡理论教学与科学实践,将能力本位导向赋予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造就更多创新型拔尖人才。二是坚持高校党委主导的主体系统设计。形成高校党委、学院(系)、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和闭合完整、全面覆盖的管理链条。三是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高校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着力加强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按照新阶段新要求深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改革,做好中长期规划。

加强高校人才自主培养平台建设

我省各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应紧扣重大现实问题和人才发展需求,发力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加强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助推全省创新平台提质升级,为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

一是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来实验室开展独立、合作研究。二是大力支持“三区两山两中心”和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长株潭人才发展一体化,建设好湖南省实验室、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端创新平台。三是大力支持全省智慧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省人才评价发展中心建设,将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凝聚起来,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提供科研创新资源,为集聚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提供智慧化平台服务,推动实现全省范围内人才资源共享、市场共管、信息互通、资格互认、服务互补。

锻造高校人才自主培养师资队伍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高校应努力提升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打造一支有利于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师资队伍。

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引进、交流、互通和专业化学科梯队发展等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特别是有利于年轻教师、学术骨干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经费投入,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加强具有行业企业合作经历或相关背景、能说会做善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与企业人才互聘,引导支持教师转化科学研究成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评价机制

高校应以完善和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为重点,贯彻落实好我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有利于师生潜心钻研的人才评价体系。

一是构建科学细化的人才评价标准。以任务为导向、以聘任协议为依据,确定各级各类人才评价标准。二是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快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解决人才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三是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防止框架系统内管理体制相互脱节,打造支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