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付宏渊:紧扣“三高四新” 做好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文章

时间:2022-11-0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付宏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一科学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新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乃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提供的战略性、系统性方案。湖南在加快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努力把湖南打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双循环”重要节点,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湖南样板”。

  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做强产业、壮大实体经济是根本,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是关键,提升民生、释放深层次消费和需求潜力是动力。

  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推动顶层设计、政策扶持、资源支持、环境优化、平台搭建、服务保障多管齐下,促进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多主体协同发力,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集中攻关,深耕细作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与国际品牌。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奠定坚实的可靠性基础。紧紧围绕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大局,坚持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和完善市场体制机制两手抓。一方面,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大力畅通交通、能源、水安全、物流、信息五张网,打通经济循环的“硬堵点”;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努力消除制约经济循环的“软掣肘”。

  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最大动能发展民生,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提升“三农”市场消费能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缩减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的规模与数量;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湖南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优化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和分工体系的联通枢纽。将湖南的区位优势从“一带一部”延伸扩展至“一带一路”,巩固和发展以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依托全省5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优势和累计开行近20条国际货运航线的便利条件,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不断壮大国际经贸“朋友圈”。充分运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在巩固对非贸易基础上,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主题主线的对外开放格局。

  推进高水平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建设,推进金融、科技、工程、先进制造等领域开放,促进货物、服务、技术、资源等要素高水平流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全省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充分发挥机械工程、农业等产业优势,积极走出国门投资发展,让“买全球、卖全球”更畅通,不断提升湖南参与国际分工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含量,努力向国际生产链和价值链高端跃进。

  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做强科技创新引擎,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劲驱动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湖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聚焦“卡点”和“瓶颈”,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引擎,为“双循环”提供强劲驱动。

  使湖南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基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基本趋势,统筹考量湖南的基础条件、历史传承、专长优势,重点瞄准种业、计算、装备制造、生命健康、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力争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四大实验室”为牵引,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目标,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以洞庭湖实验室等省重点实验室为网络,积极推进长株潭国家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科研放权赋能改革的政策制度落实落地,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放心、安心开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开创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和原始创新工作。

  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上走在前列。构建全省一体的大科技创新格局,强化“电力、算力、动力”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和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推动优势高校、大科研院所、大企业组成“产学研用”联合体,创新性领军企业组团成立创新攻关联合体,力争实现新一代交通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媒体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取得标志性突破;重点聚焦“3+3+2”产业集群及新兴前沿领域,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高水平多层次人才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以院士为核心的“集中式”顶尖创新团队;用足用好各种政策工具、平台条件、科研基金,支持优秀科技工作者打造“分布式”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和具有卓越技术与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使湖南成为近悦远来的科技人才高地。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