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要求,需要加快建立碳中和与稳增长协同推进机制。
深化“双碳”承诺与“双循环”格局协同。一是要将经济复苏、稳增长和“双循环”格局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涉及“双碳”的产业作为优先扶持、优先投资的领域,优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投资的新领域,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探索节能减排服务新模式。二是将能源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推进碳减排技术进步,使“双碳”经济成为助推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三是以促进“双循环”为契机,提高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在未来绿色低碳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
深化“双碳”目标实现与居民生活质量协同。一是要在策略层面兑现“双碳”承诺,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各行业、各领域发展与“双碳”协调同步。充分利用消费补贴等工具,刺激绿色节能型产品生产消费,对家庭用能采用阶梯式价格政策,引导家庭逐步淘汰高耗能产品;加大绿道、雨水花园、植被、风能和光能等绿色设施建设,形成绿色空间网络;加快资源税等绿色税制改革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创新,形成绿色制度支撑,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协同。二是在微观层面兑现“双碳”承诺,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理念,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穿着、饮食、居住、交通入手,从意识、行动、监督行为出发,体现言行统一,行为规范,完成节能减排;加强垃圾分类推广,关注垃圾“后半段”,确保科学合理处置;搭建低碳公益、低碳出行、低碳教育等应用场景示范,通过媒体进行推介,提高关注度点击率,获得更多理财收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三是在技术层面兑现“双碳”承诺,推动电能技术革新,提高设备能效比,应用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供应链体系、电商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等新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形成绿色用能、绿色消费等新的“消费生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深化“双碳”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从供给侧看,首先,低碳转型为企业提供新投资机会,创造大量新增就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其次,能源结构调整与生产结构日趋多元化,推动能源的清洁利用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催生新的低碳绿色环保需求;最后,“双碳”承诺需要增加碳减排的资本开支,添置或重置新的资本设备,从投资支出的角度拉动总需求。从需求侧看,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为企业高质量供给创造承载的空间。企业根据消费者低碳需求偏好的转移及时调整企业清洁生产方向、思路和方法,不断开发出受用户欢迎的低碳产品,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供求良性循环体系。要将“双碳”目标纳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零碳转型,在技术、工艺、原料、供应链、运营、营销等各环节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产品上下游各环节有针对性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在管理上积极融入绿色供应链,严格控制相关能耗、环境和质量指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通过“碳积分”与绿色产品认证,提高需求侧对低碳绿色产品的认可度,推动需求侧主动将绿色低碳纳入自身需求范畴,倒逼供给侧为开拓市场做好节能减排。
深化“双碳”企业扩容与节能减排协同。一是对现有生产线和技术装备持续深入进行节能化改造,促进企业生产方式转向绿色化、智能化和生态化,实现新型能源建设体系化、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新型能源技术产业化、低碳发展机制化。二是开发应用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有机统一,做数字转型的先行者。三是算清“绿色账”,深入理解碳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金融体系等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影响,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具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用好用活各类产业绿色发展政策,实现企业发展和绿色低碳相得益彰。
(作者均系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22BGL2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