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李健:多措并举确保县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时间:2023-03-22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健 殷凤春

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体逐渐转化为区域内“县域经济”实体。县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优化和稳定事关县域经济的持续壮大和高质量转型。新征程上,各县域应立足“双链”做好加长板补短板工作,因地制宜提升发展新能级。

强化县域数字化产业建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集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此,县域之间要分工协作、数字统筹,搭建一套生产性的数字平台,推动县域产业升级和共同富裕。建议,一要明确产业定位,结合各县优质产业,进行横向整合。积极培育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要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制定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既要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配套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还要开通校企合作通道,培育本地人才,逐步优化县域人才队伍。三要搭建产业化数字平台,针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打造多层级、差异化的数字服务平台。

发展供应链金融体系,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为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利于加强各区域间的金融联系,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解决资金不足等问题。实践中,为实现规范发展,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提升管理与治理水平。同时鼓励设立金融风险补偿金,对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提高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性,进一步分散供应链金融服务县域经济产业风险。二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金融创新为县域经济服务,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客户准入、评价机制,同时强化法律法规监察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依托“双循环”发展格局,补齐产业链短板,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新发展阶段,县域经济已成为“双循环”格局下的重要载体,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发力点。县域经济应更加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抢抓新机遇,把握新特征。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营造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创新环境,加快新技术的引入应用及改进。二是围绕县域产业链发展需求强化产业招商,积极培育具有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新兴工业。三是加强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在推动县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巩固本身优势,以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参与“双循环”的内驱力、控制力和稳健性。

打造农产品冷链运输新模式,着手物流反哺农业关键环节,切实促进乡村振兴。《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加快构建农产品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基于农产品流通大数据的产销对接机制,拓展加工配送、安全检测、溯源查询等服务功能,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乡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做好全程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规划,明确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重点、布局和具体工作流程。加快推进包含农产品采摘、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体化建设。二要由区域内的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行业协会等单位牵头,共同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指导准则和冷链物流各环节相关操作规范,加强农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实施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链条控制。三要实施标准化冷链操作管理,引导相关企业建立冷链物流系统,完成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检查和追溯等流程。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水平以及冷链物流的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损耗,实现农户利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加强物流园区与产业集群建设,合理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夯实县域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规划》还指出,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县域物流园区,强化园区产业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物流园区集聚能力和运营水平”。物流园区的建设能更大限度地加强各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更充分地调配各种资源,促进和完善相关产业链建设。一是加强公共产品供给,通过提供公共政策和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创造出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达到吸引生产要素聚集,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的效果。二是引进与物流相关配套企业,培育和规范各类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坚持区域内一体化发展,可持续推进建设。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和知识溢出的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合作创新。大力支持园区企业与大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不断提高园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始终不竭的动力源。

(作者分别为,沿海发展智库研究员、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沿海发展智库研究员、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