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周春山:城市群生态保护的国际借鉴

时间:2023-06-2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春山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及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区位重点。城市群生态安全是指在保障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实现城市群地区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保障城市群生态安全是促进其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最先形成的世界级城市群,伴随着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出现了诸多生态安全问题,为此采取了多种方式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一方面,通过规划立法进行生态空间管控。先后颁布了《绿带法案》《大伦敦规划》等,《针对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规划和发展部门的生物多样性指南》将保护和增加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提高到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制定产业碳减排相关政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自2020年起相继发布《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能源白皮书:赋能净零排放未来》等,旨在实现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的碳减排。同时重点对传统高碳产业进行环保改造,加强低碳技术的创新。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区域的五大湖沿岸,是北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两国政府共同推动五大湖城市群生态治理与保护,先后签署《五大湖宣言》《五大湖区—圣罗伦斯河盆地可持续水资源协议》等。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转型,以区域交通网络的构建为基础,将产业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目前该地区服务业就业比重超80%。此外,两国开展区域环境治理合作,成立专门的协调监督机构处理供水、垃圾、消防等问题,共同推动湖区环境治理。

以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面对存在的生态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快城市群绿色转型。以法律和计划为抓手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自1993年起相继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并陆续开展生态城市城镇规划、环境模范城市等规划。改革工业产业结构。通过技术驱动、能源节约和替代等路径,克服资源约束,持续投资减排技术和减排装备,目前已形成国际领先的日本烟气脱硫环保产业。积极推行再生能源经济。2021年,日本政府提出最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从此前的22%至24%提高到36%至38%。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国外城市群生态及绿色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是以严格立法促进绿色发展。从20世纪初,国外发达国家便开始通过严格的立法来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涉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等一系列完善的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多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为基本主线,不断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此推动城市群绿色转型。三是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从英国的低碳技术创新和日本的“技术立国”基本国策可以看出,绿色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四是以区域协同治理促进绿色发展。从北美基于区域合作的环境治理可见,城市群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要求各地区整体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

我国城市群快速发展,目前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国外城市群生态保护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规划立法先行,构建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国土空间法规政策体系,确保各城市群与中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同频共振;明确中央与城市群的事权划分,做到以空间地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鼓励城市群在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方面先行先试,提供实践经验;编制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横向上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纵向上促进城市群到市、县、乡镇各层级规划的有效传导。

第二,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加强绿色科技协作和成果转化。各城市群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主次有序、相对协调的产业体系,促进城市主导产业及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将发展重点集中到能源消耗低、可再生能源比例高、技术含量高的绿色经济产业,兼具城市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共享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优先转移转化绿色产业科技成果,降低转移转化门槛。

第三,创新城市群协同治理模式,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协调城市群共同利益,突破区域边界的刚性限制,协同开展跨区域生态治理,建立健全以生态要素为单元的生态修复机制,共同推进城市群联防联控、协同共治。

(作者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