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朱海龙: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

时间:2024-09-1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朱海龙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当前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积极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重要路径。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要坚持系统观念,完善顶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深度。

  完善制度设计,发挥数字化的整体功能。基层治理数字化变革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整体上加以推动。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统一的基层治理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框架,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的数据管理体系、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精细化的技术规范。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制度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各类数字化工具合法合规使用,并使其更加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数字化的整体合力。在基层治理的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长治久安。首先,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培训和引导,使其能够充分理解、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和手段。通过开展数字素养培训,帮助群众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提高其对政府数字服务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其次,积极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数字化服务能够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设立数字化服务反馈机制,依靠数据分析和民意调查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内容及方式。最后,鼓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等多元主体通过多方互动与协作,实施共同治理,形成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引入先进数字技术,推动实现“整体智治”。“整体智治”是指政府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高质量治理。引入先进数字技术是实现“整体智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基层治理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这些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经济与社会面貌的变革,同时也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技术手段。为顺应时代发展,应从全局角度理解和预测基层实际需求,运用数字技术破除部门利益壁垒,推动数据驱动决策的智慧化过程,提升整体治理能力,有效实现“整体智治”。

  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数字化统筹协同机制。当前,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联动。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权责关系,进而通过留痕管理推动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各司其职,与辖区各方力量开展网格巡查、案件上报等工作,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处理和反馈群众诉求,形成“群众有求、社区有应”的服务模式。同时,要谨防基层数字形式主义,防止“数字赋能”成为“数字负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纵向贯通区、乡、村三级,横向连通相关部门的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实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智慧化基层治理模式。组织相关部门组建专门团队,致力于构建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建立紧密的协同工作机制,以收集、整理基础数据为基础,整合各类信息化系统功能,全面推进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互通和服务的互联。在此基础上,明确区、乡、村三级信息平台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职责,确保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信息更新、协同处置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为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完善数字化全域网格体系。完善全域网格体系是基层治理智慧化的重要基础。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覆盖和精细化。首先,采用数字技术科学编制一体化网络,实现全域网格化。统一制定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并通过数字化手段严格执行,统筹抓好网格化日常治理工作,妥善解决基层网格设置交叉、多头部门监管、执行效率不高等问题。其次,健全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通过数字化实现全程网格化。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全程督办、定期调度等方式促进基层问题高效规范解决,推动网格服务管理更具可操作性,打造发现、上报、处置、反馈、评估、问责的“闭环链条”。最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实现全员网格化。依托“网格+党建”“网格+服务”等模式,建立网格“民情台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保证网格员在政策咨询、征集民意、调解矛盾、助困帮扶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出台数字化网格员管理考评办法,通过评价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构建数字化治理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的重要部署。构建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对基层治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既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的决策水平和实施效果,又能促进基层治理在风险监测和研判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对现有政务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各类线上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促进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交换共享,让群众享受到智能精准、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民生服务。二是加快推动构建基层共治平台,推动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间的共同协作。基层共治平台是激发民众参与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分析基层问题的根源和趋势,提供矛盾解决、利益调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工具。同时,通过智能系统实时监测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获取公众实时反馈,推动基层治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让群众更便捷、更高效参与基层治理。三是针对灾害多发、事故频繁地带,建立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的快速响应系统,精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基层社会在受到扰动时保持稳定并迅速恢复,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化水平。

  (作者:朱海龙,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