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如何杀出一条血路?

时间:2016-03-1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亓静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及“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各地竞相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转调、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呈现出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格局。但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各地招商引资普遍面临一些重大困难,那么该如何看待我们当前的招商形势并有效找出应对策略?招商引资内参选取此文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一、4项预警:这些招商引资重大困难,你知道多少?

1、警惕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差距被拉大!

从当前形势看,区域之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发展竞争更多地又表现为招商引资的竞争。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都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越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时期,越是分胜负的关键时期。在这样情况下,我们预判必然有一些地区在招商竞争中被其他地区迎头超过。

2、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不强!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很多企业包括一批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产能萎缩、经济效益滑坡,投资扩张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同时,随着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外资企业从中国撤离,而吸引投资的新优势短时间内又不能快速形成,需要产业转型发展的一定积累。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当前的市场情况影响了企业投资的信心,另外融资环境也相对困难,以至于项目搁置。

3、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有的园区缺乏专业化招商安排,缺乏针对不同产业特性提供定制化、差别化、个性化的招商服务,招商过程中不考虑引进企业的产品和行业类型,不做产业链分析,什么类型企业都招,什么类型企业都往园区放,把园区做成了产业“大杂烩”,园区的集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其次,招商项目缺乏专业化高端策划。目前,有地方对外招商发布的项目多是由企业或基层招商工作者策划、收集和整理,缺乏站在发展高度或更高层次上对项目进行专业化策划和包装,造成项目的投资吸引力和投资承载力不高。

另外,招商工作缺乏专业化招商力量的参与。很多部门要么找不到招商线索,要么因缺少专业知识和经验而难以取得成功。

4、招商引资软环境不够完善!

不少地区营商环境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项目审批环节多、手续办理周期长、个别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征地时间长、拆迁难度大,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开工的重要因素。另外,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良性作用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任何一方面兼顾不到,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招商引资功亏一篑。

二、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招商引资形势?

各地多年的经济工作实践表明,招商引资是快速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做大财政“蛋糕”的有效办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述工作目标表明,“新常态”下,中央强调了挤出水分的中高速增长因而不排斥经济增长,强调了培育新增长点因而不排斥上新项目,强调了调整产业结构因而不排斥优化夯实产业基础,强调了保障改善民生因而不排斥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新常态背景下,对招商引资战略定位应有的“认识定力”。

过去,土地政策放宽和税收优惠常常是成功实现招商引资目标的两大利器。新常态下,一是中央层面对税费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过去各地为招商顺利而采取的区域优惠政策过多过滥,对此中央将下大力气清理整顿,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严格禁止各种越权税收减免。

二是国家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包括工业用地在内的土地使用,今后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手续办理,同时由于严限指标,用地瓶颈问题将更加突出。随着税费奖励政策变化和土地指标越来越稀缺,传统的用地补贴和低地价政策作为廉价资源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拼资源、拼政策的老路已经成为“过去时”。这些都会给招商引资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和难度。应自觉转脑筋、换思维,从新角度寻新出路,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主动适应新常态。

三、突围新常态招商,这些方法或许有效?

1、重视优化软环境。

投资环境对客商来讲是最大吸引力,对政府来讲是最强的竞争力,环境的优劣,尤其是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招商引资的成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已逐渐从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在内的硬环境建设,过渡到日益依赖软环境建设,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体制、机制、政策、法制、管理、服务等软件建设。新常态下,需要但不依赖优惠政策,其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小,投资环境、管理效益、产业优势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优惠政策优势将趋于弱化直至消亡,区域软环境对于招商的基础性地位更加突显,将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先决条件。

要注重优化外来投资环境,积极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提供要素和环境保障。

一是对列入重点招商项目名单的项目,享受重大项目扶持政策,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优先保障土地供应,没有因土地供应问题影响项目签约落地。

二是为外来投资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应重点在审批流程再造上下功夫,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杜绝中梗阻,打造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创业“洼地”。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招商活动领导挂包责任制,每一个项目都对应建立工作推进小组。

2、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换代和产业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着力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和点对点招商,努力打造产业集群。

一是精准招商,加强专业化招商小分队建设。有的地方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化小分队招商工作的通知》,在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经济部门,针对每一个产业组建成立了招商小分队和大项目招商小分队,积极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

二是专题招商,走访对接重点客商。在地域上,积极开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闽商、浙商的招商引资。在产业上,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以及专题招商活动。

3、完善招商引资平台。

重点发挥好园区的平台作用,以专业化、特色化招商为重点,紧紧围绕高端产业,建设国内一流产业基地。制定出台“飞地经济”意见,整合经济开发区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各级开发区实现集约集聚发展,今后新上外来投资项目全部进入园区。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设立招商产业基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项目给予扶持。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以“零租金”或“低租金”提供给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使用。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6年03月12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