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生态绿心是生态屏障、生态枢纽。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占长株潭3/5的绿心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是省会长沙当前的重大课题。
一、时刻牢记绿心保护使命
绿色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新潮流、制高点。绿心保护不仅是绿色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崇高。
绿心保护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大手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全面部署绿色发展,吹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冲锋号”。早在201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示:“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最近,省委、省政府对绿心保护提出了更严标准、更高要求。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上来,清醒认识绿心保护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绿心保护的使命感,坚决守好“绿心”、护好“绿体”。
绿心保护是两型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两型社会是长沙发展的“金字招牌”,更是光荣使命。绿心地区绿色资源多、两型品牌响,具有很强的吸纳功能和生产功能,必将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助燃剂”。任何时候保护生态绿心的信心和决心不能动摇、强度和力度不能减弱,要把绿心保护转化为推动两型发展的“强大音符”,让绿色发展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绿心保护是民生持续改善的“新乐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做好绿心保护工作,政府没有退路,农民要有出路。一方面,要创新保护机制,着力解决当前绿心保护的突出问题,促进生态系统肌体健康,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质量,让绿心地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另一方面,要转变发展模式,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绿心保护全过程,把金山银山留给子孙、把更多实惠带给百姓。
二、全面健全绿心保护机制
坚持“完善一个顶层设计,编制一套综合规划,组建一支执法队伍,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建立一个工作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思路,打好攻坚仗、打赢持久战。
完善一个顶层设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绿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切实抓好绿心保护政策研究和宏观谋划。从顶层设计上着力,重点解决绿心保护与项目建设之间“相冲突”和“不适应”的问题,从战略层面抓好绿心保护政策研究和宏观谋划,在战术层面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重点解决绿心区综合功能、产业转型、项目准入、生活方式改变等问题,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
编制一套综合规划。坚持全局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系统创新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技术,重点研究绿心地区产业引导、落后产能退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改善、绿心执法等问题,实现绿心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合一”,促进绿心范围内各级规划相衔接,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组建一支执法队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需要探索建立绿心保护协调机制,组建专门的执法队伍,统一行使绿心保护执法权。执法监管工作既要做实做细,又要抓早抓好;既要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又要强化重点区域监管,进一步提高监测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好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公”,管住违法违规、挖山不止的“愚公”,坚决遏制住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坚决遏制住绿心森林覆盖率下降。
设立一个专项基金。绿心保护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舍得花真金白银,加大对绿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项目的支持补助力度。科学整合绿心地区的各类资金,集中投入到绿心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治理等。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建立绿心保护与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心地区生态保护,逐步形成立体多元的投入保障机制,既确保投入力度,又确保投资效益。
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建立生态绿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目标责任制,明确绿心保护分级管理、标识设置、项目准入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启动问责机制,对破坏绿心的违纪违法行为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对绿心地区越权审批项目,依法撤销行政许可,严肃追责;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终身追责。
三、精准实施绿心保护行动
生态绿心保护刻不容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大限度保护绿心、发展绿心,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加大生态补偿。贫穷是最严重的“污染”,任何时候都不能让绿心人民捧着“金饭碗”,过“苦日子”。积极探索涵盖林地、水流、湿地等多因素的综合性生态补偿办法,积极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确定生态补偿主体和对象,落实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让人民群众吃上“定心丸”。
加强项目管理。绿心地区项目建设不能“简政放权”,必须实行更严格的审批程序,任何投资都不能给绿心保护“添堵”。对历史遗留项目、违规工矿企业逐一甄别,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分期分批实施“关停并转”,决不能搞“网开一面”。坚持保护和发展并举,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集中居住、生态建设、资源保护和智慧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积聚力量。
加快转型提质。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实施清水工程、净化工程、绿化工程、重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开展工程修复、地貌修复和生态修复。大力“筑巢引凤”,实施“腾笼换鸟”,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养老保健、高端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共绘绿色发展美丽画卷。积极引导村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适当集中居住、建设公益性生态公墓、全面退出畜禽养殖等,实现“房子不乱建、坟墓不乱葬、畜禽不乱养”,生活更文明、更绿色、更环保。
绿心就是民心、就是环境、就是“法律”,时刻要有担责之心、珍爱之心、敬畏之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心,像善待生命一样珍爱绿心,共促绿心地区绿色崛起,扮靓长株潭“公共客厅”,交出无愧于后人、无愧于历史的时代答卷。(作者系长沙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综合二处处长)
(来源:麓湘点评,2016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