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唐瑾:加大高职资源整合强化创新型劳动者培养

时间:2018-05-0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唐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依托强知识、精技能的创新型劳动者培养,高职教育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在实现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正处于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了全省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基本方略。当前,直面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大高职资源整合,强化湖南人才战略支撑,已是迫在眉睫。

——紧跟新形势,把握湖南高职教育事业整体状况。

截至2017年,我省已有高职高专院校70所,专业点1636个,全日制在校生51.83万人。经过较长时间积累,湖南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产教融合机制逐步成熟、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发展保障呈现良好态势。但湖南高职教育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底蕴不足,应用技术研究有待加强,尚未形成在国内国际有相当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与专业行业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公共财政投入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仍不匹配,“芙蓉工匠”培养尚未取得突出成效等等。

——领会新要求,明确湖南高职教育发展根本任务。

紧紧围绕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为湖南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是当前我省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站得高,领会湖南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内涵,满足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型省份的新要求。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应紧跟新常态,开门办学,将发展目标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紧密结合,回应和担负人民重托,赢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要挑得担,强化湖南高职教育发展新动力,担当起人才支撑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职教育理应致力于激活“人”这一最大发展要素,实现“人”与相关资源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快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产业聚集提供创新服务。

三是要出得彩,通过资源整合培育湖南高职教育发展新特色,展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作为。湖南高职教育理应秉承湖湘精神之精髓,敢为人先,开国内高职教育资源整合先声,发掘特点、突出优势,服务社会、共享成果。

——打造新体系,完善湖南高职教育改革基本路径。

一是立足专业,推进提质与优化,沉淀文化底蕴。湖南高职教育应着眼建设“制造强省”的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等方案,提质优势专业、优化一般专业、精简弱势专业。同时着眼文化知识与价值追求,以专业技能和实践运用为导向,完善、沉淀自我,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立足院校,实现协同与整合,彰显主体功能。以助推湖南开放崛起为目标,建立与本科、中职教育相区别的立体化职业教育体系;按照开放创新的基本要求,在省内高职院校之间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教育资源数据模型及标准化体系,为资源整合创造条件;以我省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高职人才培养新高地。

三是立足行业,促进联结与整合,融合“高”“职”角色。在湖南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应从“高”和“职”两个维度,即尊重高等教育和行业职业规律的角度出发,大胆促进联结、并转,途径有四:依照行政主管原则,集中优势资源;依照行业原则,实现产业与人才聚集;依照区域原则,打造区域影响力;依照国际化原则,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

四是立足社会,激活要素与潜能,发挥人才支撑功能。当前我省各类资源向新兴优势产业链涌流,高职院校应在企业、行业与学校的互动中确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规格;要在我省开放、创新、崛起的发展路径中,确立高职院校的行动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要紧密对接我省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系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