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央统战部在京召开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分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围绕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怎么看、怎么办畅谈心得体会。即日起,“统战新语”开设专栏,摘发部分与会代表发言。
建言献策是党外知识分子为党分忧、替百姓办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也讲,要“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年,我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每年花大量时间在基层调研,了解基层、问计基层、服务基层。联系基层调研实践,分享一些建言献策的体会。
要为基层群众想实招。我们知识分子往往精于专业研究,但深入基层有时是我们的一块短板。我从事的经济工作和扶贫工作需要经常到基层调研,了解扶贫户关心什么、企业家想做什么、地方扶贫官员正在考虑什么。一条写在农村土墙上的标语给我很大启发:“扶贫方式千千万,就看我们怎么办。闲暇不妨乡村转,东家油米西家蛋。”这句大白话讲清楚了调研的意义和方法。近年来,我几乎每个月都到基层调研一两次,其中大量是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我与建言献策专家组教育组同仁曾到四川凉山“悬崖村”去看望要爬几千级梯子上学的孩子们,思索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解决办法;我们几位无党派人士还连续4年组织企业家到新疆和田调研,探索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扶贫路径。在这些最穷最苦最难的地方,能强烈感受到当地群众对改变生存状态的渴望,以及存在大量的资源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发展潜力,更感到自己有责任有机会为这些基层群众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每次调研后我都争取写一份建言献策报告,提出了精准扶贫、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电商等建议,有的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还有一些作为无党派人士发言内容,当面向中央领导同志建言。
要从基层实践中找实招。建言献策要坚持从问题中来,结论产生于调研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看到基层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能有什么实招?”基层是创造力的源泉,A地经验常常可以用来解决B地的问题。举一个我正在推动的扶贫车间的例子。精准扶贫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最难解决的是一千多万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这部分人的规模是当年三峡移民的8-9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前年我到山东鄄城、浙江诸暨等地调研看到当地一种扶贫新模式,叫扶贫车间,即在村头建一个简易车间,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部分工序搬到那里,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受此启发,去年我带着搬迁户就业难的问题到贵州毕节、甘肃渭源等地调研,发现移民村人口比较集中,在新建的移民搬迁点建一个几百平米的简易车间并不难,国家还有培训经费,用扶贫车间解决搬迁户就业难问题可行。于是我写了在深度贫困地区建立移民扶贫车间的报告,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同时,我还组织了几批企业家到这些地方去实地考察、建立生产基地。目前一些扶贫车间已经建立起来,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争取能在基层试点基础上提建议。基层调研会激发出很多想法,有一些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真招、实招”,这就需要用老办法——试一试,成熟了再向高层提出建议。我在提出用“双师教学”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缺乏优质教师问题之前,自己先做了3年试验。所谓“双师教学”指的是两个教师,一个远程的优秀教师和一个当地的教师,通过互联网配合着上一门课。我们把人大附中的课用“双师教学”的模式,在全国20个省的200多个乡村学校中进行了试验,让大山里的孩子和人大附中的孩子共享同样的课程。经过严格评估,我才写成政策建议通过中央统战部上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下,目前“双师教学”方式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推广,对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地,在教育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我不但提交了数篇建言献策报告,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它们付之于行动,几年来已经为全国19个省的乡村学校培训了5万多名乡村青年教师。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的号召,去年10月开始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已对全国2600位农村返乡青年提供了技术技能培训。
基层是建言献策的富矿,还有很多重要而迫切的问题等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基层、走入基层,在建言献策中推动中央的政策与基层的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为科学民主决策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作者:汤敏,无党派人士,国务院参事,友成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来源:统战新语 ,2019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