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治理指数202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近日在线上举行。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应培礼在致辞中表示,治理指数的研发已经成为华东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特色。会上,《报告》项目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游腾飞对《报告》内容进行了发布和系统解读。与会专家学者对《报告》进行了评议和交流发言。
全球各国国家治理总体水平提升
游腾飞表示,国家治理指数创始于2015年,至今已经连续八年发布年度报告。该指数涵盖“基础性”“价值性”和“持续性”三大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旨在通过客观数据对世界192个国家的治理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本次发布的《报告》在开展指数测量与评估的基础上,还以“后疫情时代下的国家治理”为主题,对于疫情导致的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状况的变化进行了总体评估,并对金砖国家和G20国家的治理能力进行了专题比较分析。
《报告》显示,随着各国逐渐走出疫情所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各国国家治理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恢复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平均水平。这显示出世界逐渐走出疫情大流行的阴霾,迎来“后疫情时代”。这说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进行了国家治理深度改革。但是,由于各国在应对疫情与国内外变局的举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国家治理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从各国得分的地理分布来看,国家治理得分较高的国家仍旧分布在西欧、北美和东亚。
《报告》认为,本年度中国的国家治理延续了过去十年的基本态势,再创佳绩,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中国在基础性指标、价值性指标与持续性指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分数,总体而言仍然处于全球最佳序列。在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只有中国是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就此而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治理水平是领先的。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应当不断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聚焦比较政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肯定了国家治理指数报告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认为国家治理指标体系的设定,可以呈现出不同国家国家治理所具有的共有稳态机制,她还针对持续性指标的设定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对国家治理指数连续八年的研发工作表示赞赏,并对持续性指标的具体表述、美国国家治理的排名问题以及中国国家治理得分的具体呈现提出了改进建议。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教授认为,国家治理指数年度报告的持续发布是中国建构自身自主知识体系的一环,显示出中国知识界的日益自信。同时,他建议强化对疫情冲击下的国家治理转变的具体论述,促进指数评估与具体对策建议的结合。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教授在肯定指数报告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同时,对“后疫情时代”的判断提出了商榷和探讨。此外,他还建议应当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和进一步明确其具体来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认为,指数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放在同一平台进行比较和构建一套客观的评价体系。同时,他从“统治者”和“被治理者”的差异视角出发,认为指数评估应更多纳入“被治理者”的视角。
围绕指数报告的发布,与会者共同参加了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国家治理改革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比较政治与中国式现代化”。桑玉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徐勇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视野、比较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等诸多议题发表了主旨发言,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国家治理指数项目首席专家、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各位专家的智慧贡献表示了感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