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全面深化改革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4-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小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9月14日,全面深化改革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与会学者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坚持问题导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革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要求以问题启动改革,通过矛盾分析把握症结所在,做到标本兼治。同时,改革还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做到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和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致力于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紧密依靠群众、增进民间共识。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在发言中也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评判三个要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表示,坚持问题导向是进一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视域。他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概括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现代化的认识、对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延伸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等方面。这些认识体现出问题意识与逻辑进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提供了方法遵循。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认为,构建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制度体系包括党的领导、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要求,其构建要做到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相同步,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伴随。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郭忠华认为,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国家建构方面的成功做法是将自身打造为以人民为基础的力量中心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力量平台,以此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从而牢牢掌握了发展主动权。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潘玉腾认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巴西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若泽·雷纳尔多·卡瓦略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刚谈到,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而文化层面的守正创新则要求在“守”住本民族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创”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样态。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力量的源泉所在,也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提供了持续的精神动力。文化创新不能只局限于文化层面,也需要以经济、政治、生态等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依托。

此外,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进平认为,“两个结合”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根本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表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来源于人类文明根本问题的一致性、人类文明发展的交互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性。共产党(意大利)总书记阿尔贝托·隆巴尔多进一步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欧洲左翼党副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学说相结合。

与会嘉宾还就中国与世界的其他议题进行了讨论。瑞士共产党总书记马西米利亚诺·阿伊表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多极化时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受到中国改革进程的巨大鼓舞。古巴社会与人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阿尔弗雷多·加西亚·希梅内斯谈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的角色和责任。芬兰共产党总书记蒂娜·桑德伯格认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中国致力于创设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美好世界的大国担当。

来自14个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左翼社会活动家,以及国内20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王小军)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