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韩顺法:以智库建设推动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

时间:2019-04-1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韩顺法 李向民

摘要:在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治理中,文化艺术智库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文化艺术智库面临的应用性研究渐多、高校智库转型慢、社会地位较低、功能配置不均衡、社会影响力差等现状,提出出台扶持政策、深化研究体制改革、培育更多专门性文化艺术智库人才、增强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完善文化艺术智库的建设体系、成立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联盟、提升文化艺术智库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等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文化艺术;智库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艺术智库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特殊领域的智库类型,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艺术智库建设是提升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国家文化发展有了更高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建设也更加迫切。

01功能定位

1.服务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

我国明确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不仅是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建设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也是其行动指南和业务重心。

2.推动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府、智库、文艺家团体、人民群众、文化传媒企业以及教育部门等都是文化治理的参与者,且发挥各自不同的治理功能。而每个主体只有与政府一道,共同参与、共商共建、协同治理,才能形成完善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较强的文化治理能力。智库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性智力组织,一个强大的智库组织体系,能够在政府与社会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监督监测、跟踪评价等多方面的作用,是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

3.提高文化领域的决策咨询水平

为国家文化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咨政建言是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建设的核心任务。文化建设不仅影响国家宏观战略,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困难挑战大等特征。政府迫切需要一批高端的新型文化艺术智库,有针对性地对文化领域面临的文化艺术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难题提出解决思路。

4.提升文化艺术理论创新水平

文化艺术理论创新是文化艺术智库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任何政策的提出都需要以理论为支撑和依据,文化艺术智库需要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更加需要具有深度和高度的文化艺术理论。可以说,理论研究水平决定着智库决策研究的水平,理论的高度和视野决定着智库研究的高度和视野,文艺理论研究是文化艺术智库生存的基础和根本竞争力。另外,智库是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本身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更加凸显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5.发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作用

以先进的文化塑造人、改造人和引领社会发展是文艺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塑造先进的社会文化不仅需要智库参与政府文化政策的制定,而且需要智库的政策阐释和舆论引导,以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良性的社会氛围。为此,智库应该善于把握文艺发展脉搏,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精品。同时,还应在政府、文艺团体、人民群众以及文化企业之间做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参与文化调研、文化监管以及文化评价等工作。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文化治理走向文化善治是文化艺术智库最根本的价值所在。

6.增强社会服务与对外文化交往能力

除以上功能外,文化艺术智库还应为社会需求提供咨询服务。面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一方面能够提升智库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增加智库了解社会、接触实践的机会,社会服务的积累有助于智库提出更接地气、适用性强的政策建议。另外,对文化艺术智库而言,影响国际舆论、提升中国话语权、发挥公共外交作用是其重要职责,即适时适地对重大文化发展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建立中国评价体系和中国文化价值观,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智库及社会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联系,为国际文化交往提供指导。

02现状及问题

1.从艺术研究向文化研究拓展,应用性渐强

我国有着较好的艺术研究传统,政府部门主导建立了各层级的艺术研究院,高校机构多设有艺术教育院系和研究机构。在社会科学研究文化转向以及国家文化建设需求的推动下,从艺术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变已经成为普遍的发展趋势,一些地方文化部门建立的艺术研究院纷纷改名为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比艺术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艺术向文化的拓展反映了我国艺术研究更加关注社会实践的现实,更加强调问题导向的智库特色,奠定了我国文化艺术智库发展的基础。

2.高校文化艺术智库偏重理论研究,政策导向弱

除少数省份高校(如紫金文创研究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按照中国特色新型艺术智库建设外,多数文化艺术智库属于高校系统的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它们一部分是以学术研究为主,决策咨询和咨政建言为辅,如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两者虽然是以科研立足的研究单位,但近两年来,两家单位分别报送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研究成果高达几十项,均体现出前瞻性和战略性强的智库特征。另一部分是以学术研究为重心的科研机构,较少涉及政策咨询任务。之所以把其称为智库,因为它们承担着文化艺术智库所具备的部分功能。

3.分工合理、协同创新的功能格局还没有形成

我国文化艺术智库总体上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多数机构是在学科优势资源、研究优势资源以及社会需求带动下建立的。当前,各文化艺术智库存在着较强的同质性、竞争性特征。根据前期统计资料,文化产业类研究机构高达38个,而且其研究范畴几乎一致;相比而言,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内容的研究机构有4个,数量太少,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另外,虽然各门类艺术研究机构有40个,但具体到某一类艺术项目如电影艺术、戏曲艺术、书画艺术等,仍然非常少。许多文化艺术智库之间缺乏一定的联动性和协同性,除文化产业领域成立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外,其他几乎没有相应的学术社团组织。

4.在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较低,智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尽管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在推动文化艺术智库建设,但其发展质量和速度与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的25家单位中,没有专门的文化艺术智库。虽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有文化艺术相关研究机构,但其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与党和政府文化宣传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常规的、制度化的研究成果报送渠道,智库建言的对接通道缺乏制度性安排。

5.智库功能相对单一,没有实现功能均衡配置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调研发现,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智库往往只专注于其中一项或两项功能,“短腿现象”较为严重。以各地文化艺术研究院为例,它们虽然是政府搭建的文化艺术智库,除提供政策研究外,它们涉及了过多的文化行政工作,包括课题申报、职称材料评审以及出版编辑等,影响到智库综合功能的实现。就高校文化艺术智库而言,虽然重视文艺理论创新,却在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涉及较少。

6.社会影响力不足,国际交往能力弱

影响力是评价智库的标准之一,也是智库发展的重要目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被认为是打造智库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笔者调查的21家智库中,两年中从未有人员出国考察的智库有10家,没有参加国际会议的有15家,绝大多数没有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没有在国外会议或期刊发表过论文,有超过2/3的文化艺术智库没有外文著作出版。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相比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文化艺术智库的对外交往能力和公共外交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还需要大力提升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03对策建议

1.党政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一是党委宣传部门主管精神文明建设,负责把控智库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意识形态监管职责,同时,做好各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二是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文化艺术智库的日常管理和对接工作,负责整合文化艺术智库的智力资源,让其参与文化行政决策工作,共同推动国家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三是对文化艺术智库而言,党政部门都是服务对象,所提交智库成果由参与部门共享。

2.出台扶持新型文化艺术智库建设的政策

一是助推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向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转型。制订《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发展的意见》,按照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特征,形成适合智库功能发挥的体制。二是出台《文化艺术智库资金扶持办法》,为新组建智库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和智库项目资金支持,并结合其他资金筹集方式使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在各级政府与智库之间建立常规化、制度化的成果报送渠道和成果转化安排。四是出台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和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

3.深化文化艺术智库研究体制改革

一是鼓励智库与宣传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面向所有智库单位公开招标,选出团队实力雄厚、研究实力强的承担单位,鼓励智库间联合攻关,建立长期跟踪研究、持续滚动资助的长效机制。三是文化行政部门以研究领域、关键行业为导向支持相关文化艺术智库建立基础数据库,与智库做好信息共享,增加智库资料收集和信息获取能力。四是在对智库成果考核评价时,主管单位应将应用对策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同等对待,加大对策建议获得领导批示、进入决策等信息成果的评价权重,进一步落实研究成果与论文著作同等重要的原则。五是完善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构建用户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激发智库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培育更多专门性文化艺术智库人才

一是在人才选择上,注重把高端学术研究人才纳入智库人才体系中,并对其进行专门培养和训练,鼓励年轻智库学者到文化行政部门挂职锻炼,增加其实践经验,实现学术型人才向智库型人才的转型。二是把中央精神传达和重大政策解读作为专家学者研修培训的重要内容。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纳海外智库专家、汉学家等优秀人才。四是运用好“旋转门”,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到智库任职。

5.增强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一是联合著名智库评价机构建立适用于文化艺术智库的评价体系,在不同智库功能评价体系中增加舆论引导功能的评价权重,引导文化艺术智库着眼于壮大主流文化的社会舆论,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发挥智库在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以及疏导公众情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鼓励文化艺术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引导文艺创作导向,集聚社会正能量。

6.完善文化艺术智库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中国文化艺术智库索引名录,以便对文化艺术智库进行长期跟踪和组织监管。二是依据现有文化艺术智库发展基础,在不同文化领域、不同体制机制中遴选出一批研究实力强、有知名学术带头人、单位支持力度大的智库作为文化部直属高端文化艺术智库,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育和扶持推动相关智库进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行列,并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三是鼓励地方文化行政部门与在地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以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为主要职能的区域性文化艺术智库,提升地方文化治理能力。四是逐渐形成覆盖全国和地方、各文化领域、不同体制机制单位的各层次级别的文化艺术智库体系,注重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的培育,弥补文化艺术智库体系短板。

7.成立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联盟

一是推动成立中国特色新型文化艺术智库联盟(简称联盟),搭建全国性研究平台。通过统筹规划和制度安排,在保持适度竞争的基础上,根据联盟成员的不同特点和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有效避免重复性建设和投入。二是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智库联盟的组织管理、各类活动和决策咨询业务等应以联盟自我管理为主,组建成“非法人学术团体”。三是以联盟为载体,与国外重要国家共同构建全球文化艺术智库网络,为全球文化艺术智库在对象国开展活动提供便利。

8.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文化艺术智库应致力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学术交往、媒体合作与人员交往等,发挥引导和沟通桥梁的作用。一是建立与国际知名文化艺术智库的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二是支持我国高端文化艺术智库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推荐知名智库专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任职。三是重视智库外语人才培养、智库成果翻译出版和开办外文网站等工作。四是简化智库外事活动管理、中外专家交流、举办或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的审批程序。五是邀请著名智库学者、汉学家和翻译家来华交流、研修;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增进彼此了解,逐步提升共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化艺术智库研究》(编号:17ZD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韩顺法,南京师范大学;李向民,南京艺术学院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杂志 ,2019年4月17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