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刘西忠:以善治善用善待为新型智库发展赋能

时间:2020-05-1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刘西忠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智库”“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自从2015年1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以来,新型智库发展迅速,新型智库发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一些潜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迫切需要对新型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再思考再谋划再部署,推动新型智库由数量式增长向内涵式提升跨越,由运动式、超常规发展到规范化发展转变。作为智库管理服务方,在推进智库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担当起新型智库建设谋划者、新型智库发展推进者、新型智库成长呵护者责任,不但要为新型智库发展输血,提供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支持,更要为新型智库发展赋能,推动智库内外部治理现代化,培育新型智库造血功能,成为能够为党委政府所想得起、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的新型智库。管理部门要善治智库,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有序发展机制,增强新型智库发展驱动力;推动党委政府善用智库,通过需求端需求能力的巨大释放,增强新型智库发展牵引力;推动社会各界善待智库,为新型智库发展营造宽松包容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新型智库助力治理现代化的巨大能量。具体来说,当前需要重点在五个维度上为新型智库发展赋能。

(一)制度赋能,推动党委政府加大政策制度供给力度。党委政府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具有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新型智库的表述,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后,紧跟一句话是“建立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如果说2015年初中央《意见》出台,奠定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基调和元政策,但此后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的可操作的具体政策不多,政策缺位现象还比较明显, 迫切需要新的具体政策为智库发展赋能。要按照中央“建立完善决策咨询制度”要求和中央《意见》有关部署,加大新型智库发展政策供给力度,推动新型智库政策和制度结构性创新、过程性创新和赋能型创新。一是完善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建立完善思想产品的以质定价和有偿转让、使用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增强新型智库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新型智库发展可持续性。二是推动新型智库发展多元化。在坚持党管智库原则和把握智库发展方向前提下,坚持开门办智库,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引入社会资金,建立资金来源多样化、组织形式科学化、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新型智库。在前期出台《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社会智库发展的若干原则举措基础上,制定社会智库认定准入具体办法,加大培育力度,形成智库发展“鲶鱼效应”,建立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新型智库体系。三是建立完整统一、统筹推进的智库管理体系。处理好重点智库与一般智库之间的关系,智库与智库类机构之间的关系,改变新型智库管理条块化、发展碎片化格局,加强智库之间项目联合和柔性合作,通过组建新型智库联盟和智库发展共同体等途径,建立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二)用户赋能,推动新型智库与党政部门的对接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这既是对新型智库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迫切要求。作为党委政府,要坚持智库以用为本,注重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智库管理服务部门, 要积极推动新型智库与党政机构在四个层面和维度上对接互动:一是与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对接互动。高层次智库专家与党委政府决策者面对面,建立信息和思想直通车,这是智库对接党委政府的最高和理想境界。二是与人大政协等参政议政机构对接互动。智库发展有一条经验,就是“影响有影响的人”。推动智库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路径, 不仅仅是影响党委政府直接决策者,还有更重要、更广泛的路径, 就是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建议和提案等建言渠道把智库专家方案代入,参加高层次的参政议政, 实现智库专家队伍与人大政协力量的有机结合。三是与政策研究机构对接互动。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政策研究机构发挥“内脑” 作用,善于吸收智库成果、借船出海,智库研究机构发挥“外脑”作用,善于对接政策研究、借梯上楼。四是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接互动。建立实际工作部门出题、智库机构领题的工作模式,形成智库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协同研究的工作机制。

(三)资源赋能,推动各类优质研究资源向新型智库集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从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的角度,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的。要坚持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同样重要的原则,推动形成项目、人才、机构和评价等方面的对等机制。一是项目对等。设立社科基金项目智库专项。对获得省领导指示的决策咨询成果,采取后立项的方式深化课题研究,形成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成果。二是人才对等。推动建立智库研究员职称系列,完善智库人才评价体系。推动政智旋转门机制,推动高校聘请一批以政策和实践见长的实战派教授,与学院派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动形成高校内部旋转门机制,引导有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政策研究兴趣和潜力的学术专家向智库学者转型,向新型智库聚集。三是机构对等。推动智库去行政化进程,建立与智库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高位贯通,进一步丰富智库研究方法,提高智库研究质量。四是评价体系对等。坚持智库成果与学术成果同等重要、同样认可,探索智库成果的科学认定机制。着力推动一批学术期刊向应用类期刊转型,为智库成果发表和学术性转化搭建载体平台。

(四)机制赋能,推动新型智库适度竞争优胜劣汰良性发展。推动新型智库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智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一是推动传统学术机构向专业化智库机构转型。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智库,从传统学术研究机构演变而来,往往是新旧机构并存,双轨运行,仍然在用传统的学科思维在做智库。要高校智库把关注重点由学科导向转变到问题导向上来,强化新型智库发展理念,建立与新型智库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承建单位进行智库管理体制改革, 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以建立学术研究特区的气魄建设新型智库。二是创新支持资助智库发展形式。新型智库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宗旨,是非营利组织,需要党委政府为新型智库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经费保障。如果说在智库建设的前期和起步阶段,需要按照一定额度持续加以支持,以夯实新型智库发展基础的话,那么, 为避免部分智库对政府资金的过度依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第二个建设周期之后,可以在一定额度固定资助的基础上,引入适度竞争机制,把资助重点由资助智库机构为主向以支持竞争性项目和项目绩效为主转变。三是建立基于智库柔性边界特征的考核机制。针对智库功能边界、人员边界、资助边界、成果边界等方面的柔性特征,探索建立相应的质量考核体系,规范新型智库发展秩序,以科学化、差别化考核促进新型智库高质量、专业化发展。四是推动新型智库加强合作有序竞争。一方面, 推动智库与智库之间在重大项目研究上加强合作,形成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合力,打造新型智库发展共同体。另一方面,鼓励智库围绕重大战略问题开展平行研究,围绕不同的政策方案开展辩论,为党委政府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科学方案,通过适度的重复生产提升新型智库服务决策咨询的整体水平。

(五)培训赋能,推动新型智库自身治理和研究能力提升。当前,新型智库建设最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人员、不是市场,而是能力,智库运营和研究能力是当前智库发展最稀缺的资源。部分决策者对智库和智库专家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用而不信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智库专家研究能力不足导致供给质量不高。培养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智库专家,是推动新型智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济大学文科办实施决策咨询研究能力提升计划, 《智库理论与实践》每年举办智库专家能力培训班,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在清华大学举办高层次智库专家研修班,在智库能力提升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一是提高智库机构运营能力。新型智库是需要运营的。作为新型智库,即便有稳定的财政支持、没有筹划资金的压力,但智库研究资源的获取需要谋划,智库产品的转化需要“营销”,智库发展的品牌更需要用心精心打造,需要培养专门的新型智库运营和管理人才。二是提高智库产品生产能力。对于大多数智库专家来说,受过多年的学术训练,其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已经基本定型,迫切需要进行更新、加载甚至重塑。要通过制度化的培训平台、专业化的智库培训,引导社科专家把学术思维转化成智库思维,把学术话语转换为智库话语,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智库成果,把优秀的青年学者培养成优秀的智库专家。三是推动新型智库高质量成果的广泛传播。推动智库成果进入政府部门内部刊物, 打通智库成果转化通道,推动更多智库成果进入决策者视野。在推动智库成果政策性转化的同时, 加强与各类媒体平台的合作,促进智库成果多途径转化和多媒体传播,提升新型智库服务人民群众的舆论引导能力和相关政策问题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本文系江苏省333人才工程课题“基于柔性边界特征的新型智库协同治理与质量提升”〔BRA2019035〕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7-8期合刊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