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搭建思想创新服务发展的高校智库平台

时间:2015-12-04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王斯敏

12月5日-6日,中国大学智库论坛2015年年会将在上海举行,主题为“2020: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中国发展”。负责论坛秘书处建设的复旦大学为年会做了大量工作。本版专访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讲述论坛的缘起、主旨与影响——

1.记者:2014年,在中国智库建设的热切呼声中,“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应运而生。请介绍其建立缘起、主旨与特色等。

林尚立:近年来,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建言献策,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决策研究成果,其中一批优秀成果及时转化为政府决策和具体政策。作为智库建设大军中的重要一支,充分发挥优势,打造智慧聚集、思想碰撞的平台,更好地为决策咨询服务,是高校智库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3年11月,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举行授牌仪式。智库论坛的筹划和成型是在健全智库决策咨询功能的大背景下、在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大框架下,经过近半年的统筹规划、各方协调成型的。当时的论坛还是一个雏形,经过不断努力,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思想创新、服务发展的平台,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和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签署《部市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内容的具体举措。论坛有如下三大特点:

是以中国大学为主轴,围绕中国问题,统合中国智库,发出中国声音,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组织。论坛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价值追求,致力于打造中国大学智库思想的创造平台、智库优秀成果的传播平台、高端智库人才的聚合平台、智库研究与决策需求的对接平台,整体推进中国大学资政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出发点。在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论坛通过复旦大学建立秘书处,以复旦发展研究院为依托,秘书处及论坛相关机构长效运作,每年举办年会和区域对话会等一系列活动,定期呈送、发布各类研究成果,努力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品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以“2天论坛、365天运转”为工作原则,围绕国家亟需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凝聚各方力量,贡献高校智慧。秘书处负责会议运行、成果转化和对外联络的机制运营,承担包括年会在内的各类重要会议的组织等工作,建立拓展稳定而广泛的成果报送和发布渠道,推进论坛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将开始策划面向全国的智库合作体系和会议体系。

2.记者:我们知道,今年的论坛年会已经二届,请问首届年会的举办情况与效果反响如何?

林尚立:去年12月6日至7日,首届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教育部时任副部长李卫红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全国75所高校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首届年会以“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取得了如下成果:

主题紧扣国家需求,直击时代命题。议题设置多维度多角度,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内容,深化了对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推进高校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深化了对高校智库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与会专家围绕如何进一步立足高校实际,聚焦国家需求,明确功能定位,创新组织形式,推动高校智库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未来推进高校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聚合社科界专家,统合战略谋划与政策研判。年会共收到参会咨询报告80多篇,发言嘉宾80多人,提出了一批高质量多角度的政策建议。建议既有回应改革发展进程中重大理论问题的前瞻性、战略性顶层设计,也有应对具体实践问题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方案。

促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交流。与会专家从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视角、研究范式对建设法治中国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交流,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主动策划媒体参与,引导舆论主流思潮。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导向和宣传效应,社会各方反响良好。

目前,第二届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年会即将举行,从筹办过程可见去年的年会以及全年不间断的运作为今年年会奠定了良好基础。很多高校智库主动打电话来咨询,希望能被邀前来参会。

3.记者:首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可看作“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品牌建设的开端。在此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论坛是怎样运转和工作的,做了哪些具体事项,制定了什么样的计划与目标?

林尚立:在过去一年里,除构建秘书处运转机制外,我们还在全年运作、成果、网络搭建上不断下功夫。

真正把“2天论坛、365天运转”的论坛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依托复旦发展研究院资源,积极与国内外各类智库开展广泛合作,与10个海外国家的15个智库进行了有效沟通;创设“智库访问学者”“智库学术助理”项目,面向全国招收中青年专家和学生。秘书处不间断的工作一方面意味着不间断“发声”,“全年无歇”地资政、启民和育人;另一方面,不间断的政策追踪、分析、研判也给年会主题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聚焦智库建设动态,汇聚决策咨询成果。秘书处组织开展和智库建设规律相关的研究,创设《中国大学智库动态》《观点快报》《中国观》《信息要报》等侧重点明确、共同服务决策咨询的刊物。

积极搭建成果交互载体,探索智库联盟网络。秘书处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策划“战略思想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围绕世界和中国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鼓励中青年专家广泛参与,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扩大论坛影响力及打造论坛品牌。同时,秘书处还参与到中联部组织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有关工作中,为开展有关研究提供帮助。

未来,论坛计划继续探索在年会之外汇聚各类智库展开决策咨询研讨的有效形式,继续探索智库“资政、启民、育人”作用的发挥机制,探索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此外,还要在编印《中国大学智库动态》基础上,探索建立中国大学智库的数据平台,为智库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为学习交流借鉴提供互动平台。

4.记者:第二届论坛年会将于12月5日至6日举办,这次年会的主题、特点与亮点是什么,与首届相比实现了哪些突破?请您提前透露一下。

林尚立:今年年会的主题是“2020: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中国发展”,来自全国各类智库机构的约300位专家,将围绕“从全球发展大局研判‘十三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化发展与中国民生保障体系”“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谋划‘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战略与新规划”“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与任务”“国际环境变化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新格局”七大战略命题,着重聚焦“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展开研讨。

和首届论坛年会一样,本次年会聚焦于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性议题,特别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紧密扣题,既是全国高校系统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又是来自全国各系统的智库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的一次重要研讨。本次年会,邀请了来自高校、政府部门、科学院系统、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约80家单位的近300位嘉宾,实现了以高校智库为基础,辐射其他类型智库,问题导向、领域综合,共谋国家发展。

5.记者:通过搭建这个平台、联系全国高校,您对中国高校智库的建设现状有何认识,对其今后发展有什么建议?

林尚立: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论坛秘书处对于高校智库建设有了初步认识:智库应该具有主题性、综合性、立体性、集聚性、培养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智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要广泛吸纳人才、配置资源、推动协同,把服务国家战略放在首位,把资政启民置于根本,把增强开放协同作为突破,抓好成果质量,实现内外联动。

我们以为,高校智库的建设,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智库建设不是大学老师办智库,而是大学“开门”办智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大学扎实的学术科研成果、丰富的数据积累、充足的科研力量以及浓厚的人文情怀氛围基础上,建构一个平台,让来自各方的人才在一起畅所欲言、交流意见、贡献智慧、思想碰撞、扬长避短,形成思想、达成共识,造福国家和人类。


当前智库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智库理应共同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新型高端智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理应在其中发挥自身特有的作用。

(作者系《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3日 16版))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