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王新:中国智库热潮背后之冷眼思考

时间:2015-12-07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王新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12月1日在北京召开,身为政治局七常委之一的刘云山现身会场,称智库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而4天之后,中国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高校智库论坛5日又在复旦大学举行。

自2013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后,“智库”(Think Tanks)这个西方舶来品,就渐渐脱离了陌生的神秘感,被大陆媒体广泛提及并写入中央文件。

2015年1月,中办和国务院曾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官方媒体大幅刊登讨论,中国智库也动作频繁,不仅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而且争相发表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比如今年4月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举行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研究联合智库”。有中国政情观察者称,中国智库迎来最好时代。但是也有人并不乐观,认为中国官场长期的官本位惯性将成为制约智库独立性的主要枷锁。

习近平主席为何热衷智库发展?

“你不需要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只能出口玩具、计算机、电视机,而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有一段据称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生前所说、但是找不到出处的评价中国的话如此表示。或许是有意或是巧合,中国现任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亲自推动的这股国内智库热,似乎是要打破撒切尔夫人的断言。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前的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习近平抛弃了前任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这并非习近平首次谈全球治理,9月份访美期间他曾说过,全球治理体系由全球共建,不能由某个国家独自掌握。“智库就是国家的智商”,中国若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显然需要足够强大的国家智库的支撑。

习近平主席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在2013年4月和2014年10月的两会公开会议上,习近平均提到要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体系。他说,中国智库建设跟不上形势,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民主建设”部分就有一句表述称“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随着近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的闭幕,首批入选国家级智库名单出炉。据中国媒体报道称,共有25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首批入选的机构大体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共10家。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

第二类是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共12家。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第三类是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只有1家,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第四类是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共2家,分别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综合开发研究院。

爆发巨大能量or带着枷锁跳舞?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其所面临的国内外情况复杂多变,中国高层需要更多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这一迫切性显然是中国官方加强智库建设的现实背景。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将智库“许可证”颁发给了“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而这些几乎实现了对中国各个重要领域的全覆盖,无异于吹响了中国智库全面开花和生长的号角。如果能够真正通过智库“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将有助于唤醒中国体制之外“沉睡”着的巨大能量。

但是在智库热潮在中国兴起的同时,外界也注意到中国官方对智库发展的政治要求。习近平就曾公开要求,“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也让外界担心,所谓“中国特色”等要求是否会成为发展智库的紧箍咒。

在不少学者眼中,独立性是一个智库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要在中国做到这一点显然并不容易。“官本位是制约智库独立性的主要原因。”隆国强和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在大陆媒体上如此指出。目前最为普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体制内智库已经习惯了为政府出台后的政策作合理化阐释,而不是提出独立立场的政策研究成果。”一位了解内情的智库学者透露,这样的情况尤其发生在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智库机构。

尽管不少体制内学者们正在努力,但是独立、科学地发挥智库作用和为中央决策建言献策,要将这个天平稍稍拉平着实不易。“这关乎于顶层设计和整个体制改革,不是一两个智库机构可以改革的。”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罗仲伟曾如此认为,包括社科院这样的体制内智库改革,在此前朱镕基时代也曾经有过设想,但是阻力重重,效果并不理想。在现阶段,诸多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并不会轻易对智库开启这个庞杂而沉重的阀门。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