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徐晓明:释放新型高端智库发展效能

时间:2022-06-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徐晓明

重视智库,发展智库,善用智库,充分发挥智库在决策咨询、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社会服务中的支撑作用,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新型高端智库建设,要科学把握“新型”“高端”本质特征所指涉的内涵和原则,同时进一步理性思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短板和弱项,如何充分发挥各类智库的优势与特色,如何释放新型高端智库潜力和活力,如何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等问题。综合以上关键议题,我们应着重从基本概念、智力资源、研究方式、特色优势与体制机制五个维度理解和把握国家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厘清基本概念。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智库中的“智”力资源丰富,为“库”的建设提供了充足智慧保障,但“库”的运行仍然是各类智库建设的短板。如何将“智”与“库”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型高端智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综合决策功能,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智”与“库”不是简单组合的并列关系,只有进一步激活“智”的动能、运行好发挥好“库”的功能,才能实现“智”与“库”的高度有机融合。建设国家新型高端智库,需要促进“智”与“库”的互动,以库引智、以智建库,不断释放新型高端智库发展新动能。

盘活智力资源。各类新型高端智库的资源是丰富且多方面的,这也是其长效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推进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应重点在盘活“智”的资源上做文章。这些“智源”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一整股力量。第一类是来自高校教师队伍的研究力量,这部分研究力量学术功底和理论水平较强,需要注重如何进一步激发并引导其服务智库建设的动力。第二类是来自党政机关的智库团队,这部分力量分布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三类是来自社会的市场化智库力量,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并实现有效联动。第四类是来自优秀的国际专家和国外人才,可以汲取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知识的共享与经验的互鉴。我们应综合盘活这四类优质资源,将这些研究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使其成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强大后盾与智力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服务决策咨询是新型高端智库发展定位的首要任务。目前,一些新型智库开展决策相关研究课题时,基本上停留在某个课题组“申请课题—开展研究—汇报结题”的传统模式。“智”与“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封闭、分散的状态,缺少大团队、跨学科的协同“联智”攻关研究,导致智库服务决策质量不高、能力不足、影响力不够。智库研究面对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与纯粹的学科体系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现实问题需要多学科集成集智研究。因此,建设新型高端智库,需要立足现实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团队协作,鼓励跨学科研究,做好需求精准对接。同时,要对智库结项做好验收把关,实施智库研究课题的“全链条”监督服务机制,及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决策咨询类的高质量智库成果。

强化特色优势。智库研究人员参与国家和地方决策,往往需要具备深层次的理论积淀、展开深入系统的探索性研究,需要以专业化水准与经验化借鉴进行区分指导、精准施策。因此,在智库团队中,专业分工越细、知识见解越扎实,提供的建议就越贴近现实、越科学有效。新型高端智库建设不必一味求大求全,重要的是立足自身、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深挖自身优势资源。当前,一些智库建设模式相似、定位不准,仍然存在“特色不特、优势不优”的现象。应积极引导智库进行特色差异化互补发展,按照专业属性建立行业专家库,进一步统计细分各类专家的研究专长与前期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学术科研成果转化为鲜活有用的决策咨询成果,不断提升特色智库社会影响力。

完善体制机制。智库建设同样需要建章立制,按章办事,有章可循。灵活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一个智库机构正常高效运行的基础。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系列规定和管理办法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做好“减法”,不断提高科研放管服改革中相关政策实施的灵活性与时效性,以此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探索更为灵活的智库运行和内部治理机制,为我国智库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成就“新型”“高端”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一个接一个地落实任务,一个接一个地攻克难题。我们要充分开发好、利用好优势力量,不断释放新型高端智库的发展潜力、活力和动力,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