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游涵:俄罗斯外交政策智库发展现状

时间:2022-07-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游涵 王梓凡

智库是当今各国政府的重要智囊团队和咨询机构,其活动与公共政策、经济发展、外交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在全球化背景下,外交政策类智库正成为展现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工具。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编写的《2020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俄罗斯以143家活跃智库数量排名全球第12位,其中提名的156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领域的领先智库”中包含了6家俄罗斯智库,分别是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欧洲研究所,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以及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俄罗斯智库作为参与制定和塑造国家外交政策的学术实体,其参与路径、角色和困境将直接影响俄罗斯的对外关系指向。

  定位与使命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智库有多重类型和方向,主要分为学术智库、政府智库、独立智库。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加大对学术研究和外交政策宣传的资助,且对非政府组织管理趋严,前两类智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学术智库主要以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等研究机构为代表;政府智库则指获得国家财政资助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智囊团,如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等,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智库主要发挥了以下作用。

  一是提供决策咨询。俄罗斯外交政策智库的首要任务是服务联邦中央,为政府参与国际事务提供创新性建议。俄罗斯智库始终与外交政策相关的机构——总统办公厅、外交部、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等保持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建设性对话,试图通过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影响外交决策。例如,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多年来的研究报告、出版物和年度研讨会主题几乎见证和指导了俄罗斯的对外关系发展。此外,俄罗斯总统普京经常参加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活动,瓦尔代通过主题设置和引导式提问与俄罗斯总统就国际形势、对外战略等展开讨论。

  二是履行决策监督。由于外交事务的突发性和紧急性,政府的外交决策通常是非理性、缺乏深度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应急解决方案,因此外交政策的制定并不总是与专家和分析人员的意见一致。对此,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加尔布佐夫表示,智库应评估特定外交政策和具体行动实施后的多种影响,分析模拟中长期趋势,研究各种手段选项,并通过游说或舆论力量推动政策调整至更合理和有效的方向。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托尔库诺夫也认为,智库在政府决策中不仅具有提供咨询的服务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负有纠正政府机构思维定式、用专业能力履行决策监督的责任。

  三是引导社会舆论。俄罗斯智库是政府和社会间的政策解释者和传播者,它们积极“发声”扩大影响力。例如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智库都拥有自己的期刊或报纸,它们定期发表智库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积极发布各类研究报告。此外,智库专家还积极通过参与电视节目、接受媒体采访、撰写专栏和时评,发表立场观点,引导社会舆论走向。

  四是搭建交流平台。除俄罗斯科学院下属智库、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等智库外,俄罗斯智库一般规模较小,多采用临时工作组模式进行国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如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的全职员工约为35—40人,但据俄罗斯前外交部长、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伊戈尔·伊万诺夫介绍,其智库已汇集了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所所长23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4人,通讯院士9人,大学校长20人,副部长9人,大使30人,媒体负责人10人,企业代表20人,另有来自全俄500多名专家,都与智库保持长期合作,因此,据统计,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参与合作的科研人员达到750余人。这表明,俄罗斯智库已构建成政治家、科学家、外交官、武官、企业家和媒体相互交流的复合型机制。

  五是推动“二轨外交”。俄智库积极与国际组织和国外领先智库开展合作,参与国际交流和全球议程设置,成为连接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例如,当前在俄乌冲突政府间联系中断的背景下,俄智库更是发挥了政府的“替代性”作用,积极组织各类国际会议,与其他国家的国际问题专家共同研讨新的国际环境下各类双边、多边关系发展趋势。总之,俄罗斯外交政策智库发挥了“二轨外交”的作用,其积极举措不仅有效宣传了俄方观点、阐释了俄方立场,而且起到了试探他国对俄方某些提议或方案反应的效果。

  挑战与困境

  俄罗斯外交政策智库虽然在凝聚社会共识、传播政策观点、对外沟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影响自身发展的一系列挑战。

  首先,俄罗斯智库以政府主导为主,灵活性不足。俄罗斯外交政策智库基本隶属于国家机构,或从属于俄罗斯科学院和大学科研机构,智库经费大多来自国家预算,因此智库受政府的约束较强。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俄罗斯智库面临的审查愈加严格,智库接受的国际资金或与国外机构的合作项目数量均出现断崖式缩减。智库活动空间的缩小使得俄智库的分析与建议越来越难以超出政府对现有问题的看法,从而出现智库替政府政策背书、决策咨询“空心化”、决策监督失灵等现象。

  其次,俄罗斯政府与智库间采取非正式合作,导致研究质量受限。俄政府与智库间的合作是基于“单向需求”,即政府委派外交政策课题或针对具体任务与智库建立临时工作组,再交由智库为政府提供系统性方案。但是政府与智库间未形成“双向合作”的制度化通道,智库对政府信息获取不充分,导致研究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下降。例如,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前,众多外交政策智库作了相应的成本收益评估,并模拟了各种场景的中长期趋势,以此预测该行动不会发生,但最终俄乌冲突依然爆发。这表明,当前俄罗斯外交政策智库的研究还存在分析片面、前瞻性不足的问题,智库仍难以直接影响政府决断。

  再次,国际化不显著,影响力不足。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学术评价体系都以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教部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收录的核心期刊或书籍为导向,形成了俄罗斯专家倾向于以俄语发表成果的状况。尽管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开始鼓励学者在国际数据库发表,但有学者认为,俄罗斯智库水平被国际社会低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主要研究成果未在国际重要平台用英语发表和出版,这导致相关成果的引用率和发行量受限。

  最后,智库复合型人才欠缺。当前智库的多维定位使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智库的主要成果仍应以基础研究为依托,因为智库需要出版专著、发表文章和撰写研究报告,只有拥有特定领域知识或技能、接受过学术训练的专家,才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快速撰写出深入且有实际价值的报告;另一方面,智库专家还需熟练掌握外语,以及具备参加国际活动、与媒体交流、发表公共演讲的能力。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滞后,俄罗斯部分年长的智库专家不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导致国际传播受阻。与此同时,年轻的智库专家则面临思想深度不够、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俄全球治理战略比较研究”(19CGJ0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