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查建国:立足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时间:2023-05-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查建国 陈炼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当前我国正沿着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担负着为现代化发展聚智聚力的重要使命。5月16日,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23)上,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为研究主攻方向,从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构建新理论、提出新对策,更好履行为党和政府献策职责,以前瞻性思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更好履行为党和政府献策职责

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聚焦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民之所需,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认为,党校、干部学院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重要方面军,必须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献可靠之策、可行之策、可用之策;必须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洞察经济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及时作出科学精准的预测、预判和预警,并提出精准管用的对策建议;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尤其是要用好学员这个干部学院智库建设的独特资源优势。

智库要把为党献策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党和国家战略及政策问题,协力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提出,谋划智库发展战略和建设方向,要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为研究主攻方向,将智库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定位和谋划。同时,要坚持在智库建设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搞好调查研究作为智库的基本方法论,深化智库体制机制改革,突破传统体制机制对科研生产力的束缚。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善治增效益,坚持开门办智库,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协同办好智库的合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阐述了智库建设的五个努力方向。一是建设学习型智库,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还要学习国内外智库建设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二是建设与时俱进的研究型智库,跟踪时代发展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三是建设交流型智库,不断拓展交流对话的渠道,深化交流对话内容。四是建设善于宣讲的传播型智库,让中国走向世界,更让世界了解中国、接纳中国。五是建设守正创新的咨政型智库,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着力凸显新型智库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围绕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要求。与会学者表示,智库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围绕重点研究方向和自身擅长领域开展长期持续跟踪研究,要体现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自身独特的标签和品牌,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智库建设要坚持专精特新方向。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提出,中国智库的任务就是在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专”就是智库要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士,专注研究;“精”就是选题要精心、研究团队要精妙、研究课题要精确、智库成果要精巧;“特”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人专我转;“新”就是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对策。

有效的制度安排、顺畅的供需对接机制、专业化的机构和队伍、清晰可操作的标准规范、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广泛的国际链接,是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站在新起点,决策部门、智库界、学术界应围绕影响我国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直面问题、改革创新,共同推动我国智库专业化、科学化、学科化发展,在智库研究中出思想、出方案、出人才,推动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形成源于中国的智库理论、智库思想、智库学派,在引领国际新秩序、造福全人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智库真正成为有力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看来,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智库交流,把政策研究和对策研究结合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要看清形势,持续为党和国家发展出谋划策,拿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切实打造一批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凸显出自身特色的高水平智库。

持续提升中国智库全球影响力

中国智库要善于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城市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敏提出,要发挥智库国别区域研究优势,积极掌握主动权,不断提升国际舆论场话语权,做到靶向精准、知己知彼,切实消减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偏见。作为智库要优化对外传播的方法,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传播渠道。传播型智库更要加强对外传播与基层社区“嵌入式”融合,用治理优势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成果持续提升中国话语权。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有力的智力支持,成为了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肩负更加重大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智库工作者要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是建设好国家高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提出,智库外宣首先要坚持鲜明政治立场,胸怀国之大者,围绕重大主题,积极构建新的学理阐释,打造国际舆论场既有力量又有流量的新概念。要在思想深度、逻辑演绎、学术表达上力求新突破,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综合运用学术话语、新闻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时效性。

(作者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