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首届“全球明查研讨会”在沪举行

时间:2025-0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2024年12月12日,由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首届“全球明查研讨会”在沪举行。近百位媒体从业者、事实核查的实践人员、研究假新闻和深度伪造技术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公司人员、国际机构及商业平台的负责人,就共同因应AI时代的全球虚假信息挑战,分享案例、激荡脑力、凝聚共识,探讨抗击“深度伪造”与提升媒介素养之道。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在开幕辞中表示,“新闻以真实为生命,媒体亦承载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使命,是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守护者。”她进一步表示,“全球明查研讨会”既是为了承担媒体使命,提升公众对判别信息真伪的意识,也是为了积极寻求与国际伙伴合作,与各行各业共享资源和最佳实践的机会。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国际传播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其知识体系、培养模式、研究范式都面临着系统性重塑。谁能抢先布局智能生态、实现转型发展,谁就能占据风口、引领下一个时代。本次研讨会抓住时代特点,将人工智能、主流媒体与国际合作等作为关键词,正当其时。

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和媒体司司长伊恩·菲利普斯(Ian Phillips)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全球传播部主任帕特里夏·雷伊(Patricia Rey)分别在视频致辞中提及专业媒体机构在当下携手各方力量抗击虚假信息的迫切性和必需性。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澳门大学传播学讲座教授、美国北卡大学终身教授赵心树以“点读主导的选择螺旋——假讯息与烂讯息的社会、心理和数学基础”为题,讲述群际、国际传播中的选择因素和哑铃螺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力奋以“事实的失序:事实核查与全球‘信息操守’”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在此后的发布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任吕楠发布《“澎湃明查”读者洞察报告》。报告显示,读者对新闻真实性有较高的期待,并且“澎湃明查”的报道提升了他们对假新闻的敏感度,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在事实核查教育和媒介素养提升方面的角色。

为发挥专业媒体机构事实核查的价值,与各方共同推动标准化、技术化和社会化的事实核查发展进程,澎湃新闻携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等知名高校机构,以及凤凰网等知名综合门户机构,共同启动了中国首个由专业机构媒体牵头的“事实核查共同体”。

随后,研讨会以“后真相时代如何增强媒介素养”“全球事实核查报道的理论与实践”“AI技术与虚假信息传播防治”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巴西、尼日利亚、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从业者展开圆桌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虚假信息在当下AI时代带来的挑战日趋复杂化,只有通过跨国、跨界、跨领域的合作,才能更有效应对这一威胁。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