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2025年“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研讨会举办

时间:2025-07-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宋学通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7月16—18日,“2025年‘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石河子大学主办,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兵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石河子大学棉花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杨兴全,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张永强分别致欢迎辞。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飞主持开幕式。 

杨兴全对石河子大学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其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发展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此次研讨会聚焦农业合作新问题,意义重大。张永强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对共建国家实现互利共赢至关重要。研讨会旨在推动政策协同、科技赋能、市场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耿大立从机制构建、投资布局、领域深化、贸易往来及减贫科技合作方面出发,阐述了当前“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现状,建议明确聚焦国家粮食安全、科技自立自强、全球粮食安全与减贫任务,推进基础设施、规则标准、科技人文交流联通。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周应恒介绍了日本农业基本特征,如小农格局、农地制度变化等,梳理了其现代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农业农村问题及对应的法规制度,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包括农地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兼业化发展等,总结出政府引导、分类施策、完善设施、打造特色等经验及农业现代化特征与成效。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雨分析了国家粮油安全形势与挑战,介绍了新疆粮油发展现状、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重点阐述了新疆花生产业优势、重要性、发展现状与成效,提出规划布局、政策支持等发展建议,以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粮油安全。 

英国约克大学商业与社会学院教授贾甫就“农业食品系统转型的全球趋势与‘一带一路’合作机遇”进行了分享,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概念、目标、优势及关键的实物流、信息流、资源流,梳理了其发展历史与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供应链设计决策、纵向一体化与外包等内容,探讨了提高农业供应链韧性的方法,提及精益与敏捷的供应链设计,还以利乐包装为例阐述了供应链可持续实践,强调供应链管理需适应动态变化与多方协作。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常伟介绍了中国—中亚农业合作相关背景,分析了中亚地区农业发展状况,阐述了双方农业深度合作的政治、投资、贸易、教育基础,就加强深度合作提出五点建议:运用双边多边机制、建设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体系、加大投资深化合作、共建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大会主旨报告分别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以及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程广斌主持。

会议设立了“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前沿”及“丝路新耕·乡村振兴研究生论坛”四个专题分会场。

期刊对话环节,《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社会科学研究》《世界农业》《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食物经济与管理》《新疆农垦经济》等期刊的主编和责任编辑,就刊物选稿用稿标准、成果发表要求等议题,与青年学者展开了深入交流,帮助青年学者提升学术写作与投稿能力。

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农业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研讨会。

(宋学通)

(编辑:管理员002)